作者:袁于飞 宋雅娟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8/9/19 9:19:50
选择字号:
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科学与文化如何融合发展

 

探讨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是人类恒久的主题。而理解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9月18日,由中国科协主办、光明网承办的“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的关系,如何更好促进科学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公众支持科学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应创造条件让大众更多参与科学项目

北美科技中心协会主席盖伊·拉拜表示,现在科学和文化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科学和文化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尽管有一些科学本身是比较复杂的,但应该尽量做好科普工作,使得普通老百姓也能够理解科学,甚至参与到一些科学项目当中。比如,在加拿大的一些科技中心,不仅仅只是各国科学家的聚集平台,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

盖伊·拉拜表示,近年来,中国的一些科研成果逐步被国外科学家所了解,这对促进文化交流非常有益。不管是处于世界哪一个地方,希望科学交流不受到文化和语言的限制,各国应当增加科学交流和沟通,提高公众的跨文化科学素养。

以色列国家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伊兰·切特表示,大众的科学素质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现代有一些科学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越来越远离社会大众,这不是好事。因为社会大众必须要知道科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科学的发展。

伊兰·切特介绍,在以色列,会有很多针对小孩子的科学课程,帮助小孩子了解科学怎么能够让他们更加快乐,明白科学怎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色列现在不少开放性大学可以提供科学课程的帮助。此外,以色列还有一些专门供成人学习科学的课程。每当知名的科学家来到以色列,或者以色列当地的科学家来访,科学协会都会组织当地的科学爱好者与科学家见面沟通,相互交流。

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社区科学促进部门负责人尤纳藤介绍,在印尼一些社区,印度尼西亚科学院也会让大众参与到一些科学项目当中。让老百姓投入到科学领域,是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的一项重点工程。尤纳藤表示,必须让公众知道科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要从科学文化的哲学高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尤纳藤说,印尼还计划建立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科学。“推广科学文化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觉得公众的科学素质非常重要,应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包容不是相互竞争,而是融合发展。”

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要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表示,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对一个社会而言,缺一不可,应该融合发展。“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句话:‘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开,在山顶上汇合。’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科学和人文的融合。这种融合也是一种包容。东西方文化也应该互相包容。”

王玉明表示,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很发达,但后来落后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中国科学家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但在一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总体科学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来比,还有差距。现在中国特别强调创新文化,相信未来能够去赶上甚至引领世界科学的发展。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王玉明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要把专业学好,还要把科学、人文、艺术融合起来,涵养包容精神,学习东西方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表示,科学在文化中是一个主导性元素,必须具有文化上的包容性。比如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也有科学技术的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中国影响了西方,西方也影响了中国,这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

孙小淳表示,科学素养对于社会的发展很重要,不管对科学家还是从业者,要认识到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艺术、文学、科学等追求可以融合为一体,共同寻求真知,未来的科学应当是社会和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应该让年轻一代更多地参与科学创造。

(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网记者 宋雅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