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海波 袁于飞 来源: 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18/9/18 13:04:59
选择字号:
国内外专家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素质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8日 07版)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谁能抓住机遇、勇立潮头?9月17日召开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给出了答案:具备科学素质的人。

科技创新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对各种挑战的“法宝”,我们“不仅要善用科学,更要提高科学素质”,这是与会专家的共同感受。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素质?

追求科学是人类内在驱动力

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科学素质应该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态度以及精神,并非与生俱来。

在英国约克大学物理系自然哲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汤姆·麦克利什看来,科学是一种人类自古便有的内在驱动力的现实表现,它推动我们去理解所生存的世界,并在与其互动中发现自我。这种具有内在驱动、能发现自我的人,才是具备科学素质的人。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认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不仅是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基础手段,也是消除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想,实现社会文明、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所以科学素质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这样一些特点,而且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福祉,最具有社会的基础,也体现了全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各国的利益与社会文明的交汇点。

具备科学素质的人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由于贫困,缺乏优质教育,以及数字鸿沟等种种原因,许多国家和地区很难有机会充分享受到科学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发给大会的贺信中说,不仅要善用科学,更要提高科学素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也表示,提升世界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全球科技领域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举措。

让科学素质融入人的个性

“成为有科学素质的人,征途始于家庭。”麦克利什认为,在家庭里,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被激发并被精心培育,诸如提出问题和验证想法等非正式的科学行为,会在之后的学校教育中得到引导并走上正轨。成年后,科学素质在与不同媒介的互动中得到发展,并受到工作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参与艺术活动并乐享其中绝不会阻碍科学素质的发展,反而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消弭知识鸿沟、提升科学素质,教育是国内外专家共同给出的答案。龚克指出,科学教育对科学素质培养起关键作用,能让科学素质融入人的个性。

龚克认为,科学教育要面向未来,强调反映未来需要的关键因素。第一为可持续性,即应该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有基本认识,正确对待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知道并理解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相关目标,本着对可持续性负责的态度行事;第二是ICT(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即理解必要的ICT知识,掌握应用ICT的基本能力,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第三是新的学习能力,减少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主动性,减少机械记忆,增加框架建设,轻问题解决,重问题的发现和构思等;第四是诚实的研究态度。

俄罗斯伏尔加州立理工大学副校长德米特里·弗拉基米罗维奇·伊万诺夫指出,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必须精准分析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附加教育中存在的影响科学素质发展的障碍;消除人们理解科学现象时存在的模糊性和不准确性;抵制伪科学和类科学知识的传播;改变科学认知潜力和结构;区分和整合科学领域。

“当然,这不会一夜发生,也不会一蹴而就。”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西北大学董事会化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说,科学教育需要从幼儿园抓起,而且应该一直持续下去,一直持续到中学、大学,还要继续下去,让人终生接受科学教育,这才是人们要秉持的科学教育理念。

(本报记者 陈海波 袁于飞)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