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楠)人工智能属于什么物种,是否产生自主意识,是否自我进化?人工智能也在改变世界,其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正在引发无限遐想,其实,关键是人类如何塑造人工智能。9月8日,人工智能伦理研究项目正式在京启动,中科院院士谭铁牛为该项目负责人。
据介绍,英国、美国的学术机构分别于2015年、2016年部署研究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公共政策问题。而我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学术力量之一,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贡献,应当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参与相关国际管理政策的制定,把握科技发展话语权,在最具有代表性和突破性的科技力量中占据发展的制高点。
然而,“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问题研究及风险管理方面仍滞后于国际水平。”谭铁牛指出,“这种滞后可能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大掣肘。”
人工智能伦理研究项目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将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梳理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探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沟通机制,并提出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建议。在正式启动前,项目组已经通过资料搜集与梳理、专题研讨等方式,形成了调研初步结果并拟定了研究提纲。
启动会后,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成素梅作《智能化社会的十大哲学挑战》报告,上海社科院实力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键作《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锐作《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治理》报告,其后,哲学、法学、人工智能等专业学者就“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展开主题研讨。
《中国科学报》 (2018-09-1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