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9月9日电 题:中国科大少年班学子:从来没把自己当“神童”
中新社记者 吴兰
今年14岁的周佳诺和15岁的纪听乔已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大学生了。
他们的同班同学都是不超过16岁的少年。
中国科大少年班,是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倡导下,在邓小平、方毅等中国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于1978年创建,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旨在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未来10年至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资料图:中国科大校园樱花烂漫。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转瞬,这个中国首个少年班进入不惑之年。40年间,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创新试点班”和理科实验班。2008年,少年班升级为少年班学院。
温暖关爱常相随
张艺是个爱哭的小女生,15岁那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觉得这里是个“学习很苦、少人情味的地方”。经历两年大学生活后,她又感觉少年班很温暖。
她说,考入少年班之前,她一直是其所在学校的“尖子生”,但入学后自己高中的“那一套”不适用于大学,身边的同学都很厉害,自然有了“落差”。大学里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是“从小到大都没有考过那么差”。
“怎么办”“我一点也不厉害”“适应比别人慢”……初入学,她被这类问题困扰,常常哭,班主任老师和学长们及时跟她谈心,答疑解惑,帮助她走出那段低沉期。
她说:“到少年班更要好好学、努力学,自己的能力是够的,只是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
张艺的室友有段时间因为饭卡消费少,被学校“默默关怀”打进一笔“巨款”,这种隐形资助该校已经实行14年了,累计资助4万多人次。
刷夜组团式学习
19岁的周元昊已是大四学生了。2015年,他从海口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刚入学也经历过“满头雾水”和“心里落差”。他说,很幸运的是有班主任的及时疏导。
周元昊说,经常和同学一起刷夜、组团学习,尤其是考试周,校旁的24小时店里四分之三都是中国科大的学生。一些不会的问题,会在同学的点拨下瞬间弄懂,学习效率非常高。
尽管会“加班加点”学习,但周元昊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他参加了学生会、炫音社、围棋社、芳草社、科考协会等社团,作为大四学生,已从学生会“退休”。
“神童”受之有愧
中国科大少年班被外界称为“神童”班,创造最小大学生、最年轻哈佛教授、最年轻院士等诸多“年龄”奇迹。张亚勤、骆利群、庄小威、尹希、杜江峰……都毕业于这个班。
如今,又有一批小大学生走进中科大少年班:周佳诺的初高中的课程都是自学的,在旁听了半年高三课程后,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自称“文科男”的纪听乔记忆力特别好,很小的时候就能将人体数百块骨头的名字一一记下,十三经、二十四史是他小学读物。他介绍,历史、地理、哲学的书籍也看了很多。原本打算当历史方面签约作家的他,最终选择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
但张艺称,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神童”,“神童”之称受之有愧。她说,和大多数人相比,也许我们的专注度、执行力更强些。
周元昊说,进入大四,贴在自己身上的首个标签已经不是“少年班”,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