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近日,内蒙古通辽、黑龙江桦南县种畜场相继发现疑似牛炭疽和羊炭疽疫情,共有数十头牛羊发病或死亡,十余人疑似感染而入院治疗。目前,发病牛羊皆已进行无害化处理,且无新增病例,疫情得到控制。
疑问:
炭疽杆菌的致病原理是什么?动物炭疽如何致人感染?炭疽杆菌是病毒吗?我国在炭疽杆菌防控方面有哪些措施?
解答:
人们对炭疽的认识,大多可能是从美国“9·11”中“白色粉末生物恐怖”事件开始,这里的“白色粉末”就是炭疽病原体芽孢。此后,人们常把炭疽与细菌战和生化武器联系起来。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炭疽疫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属自然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专家告诉记者,炭疽杆菌是细菌而非病毒,科学界并没有“炭疽病毒”的说法。
专家介绍,炭疽杆菌是需氧芽孢杆菌属中重要的致病菌,在具备氧、水等营养环境下易形成芽孢。芽孢广泛存在于土壤中,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抵抗力,能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然而,当生长条件适宜时,就会活跃起来,产生毒素。
深藏于土壤中的炭疽芽孢杆菌使得草食性动物成为最易感动物。牛羊把草连根拔起时带出芽孢,从而接触或吸入土壤中的炭疽杆菌。
此外,炭疽与气候明显相关,暴发流行多发生在干旱、洪涝、地震等灾害之后,炎热多雨有利于炭疽芽孢发芽、繁殖,大雨、洪水易促其扩散。灾害发生时,也是炭疽疫情的暴发期。
当炭疽杆菌在宿主体内或完整尸体内时,不易形成芽孢,也不产生毒素。因此,感染炭疽杆菌或已死亡的动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和埋葬。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动物药物生产与兽医诊断系助理教授李干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被感染致死的动物尸体在几十年后还都有传染性”。
据了解,人与人之间传染炭疽病的几率微乎其微,多是接触或食用病畜制品而受感染。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人患炭疽主要有三类:皮肤炭疽、肠炭疽和肺炭疽。其中,皮肤炭疽最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95%,因炭疽杆菌侵入皮肤伤口而感染;食用了带有炭疽杆菌的病畜肉、食物等造成吸入性感染则是肠炭疽。肺炭疽最罕见,但致死率最高,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有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9·11”事件中人因吸入炭疽病原体芽孢而感染的属于此类。
李干武表示,该病呈世界分布,亚洲、非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流行甚广。我国炭疽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每年都有数百例报告病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炭疽属于乙类传染病,但“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据介绍,在预防方面,早在1958年我国成功研制的人用A16R炭疽活菌疫苗已投产使用,目前我国在炭疽杆菌的致病机理和疫苗研制方面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现在的防疫人员会定期给牛、羊等易感染动物注射兽用炭疽疫苗,从源头阻断。此外,种蓄场的卫生防护人员、饲养员、兽医、皮毛加工者、生肉销售者等易感人群应及早注射人用疫苗。在控制治疗方面,使用抗生素早期杀灭体内病原非常关键,青霉素、环丙沙星是常用抗生素,当人对炭疽产生了耐药性或体内已有毒素产生时,可使用炭疽抗体。所以,公众不必恐慌。
在李干武看来,新一代炭疽疫苗的设计策略,在保证疫苗安全和有效的基础上,还需考虑更确定的疫苗成分、更可控的质量、更高的保护率和更简单的接种程序。
《中国科学报》 (2018-08-22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