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子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8/7/28 9:20:18
选择字号:
生态旅游、大健康产业、智能医疗……
“冷门”不冷:海归创业新关注

 

王弘认为,密切关注国内的宏观政策,将有助于海归在创业时把握方向。
图为王弘在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
 
“冷门”升温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海归创业大多关注于信息技术相关的领域,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信息安全因成长空间巨大,而成为2018年海归创业者最青睐的三大领域。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比较“冷门”的领域,也渐渐受到创业者的关注。调查显示,海归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正在出现一些新变化——大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归创业者的目光。
 
岳明2013年从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回国,作为职业经理人从事产业园及文旅项目开发。近两年来,他的职业发展方向逐渐转向了新兴领域——森林旅游和野奢酒店。谈及对于目前海归创业现状的感受,岳明说:“我能明显感觉到,在较为小众的特种旅游领域,创业的海归在增多,同时,我感觉大家的创业热情也在提高。”
 
王弘作为一名海归创业者,在生物科技和大健康领域打拼多年,她创立的弘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的许多员工拥有留学背景,同时公司也与其他海归创业者有着技术和产业方向上的合作。以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为例,王弘说:“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倡全民大健康。而健康领域包括很多板块,例如旅游、医疗、养老、农业等,哪怕一棵小小的虫草,都可以串联起丰富的产业链,这也让海归有了更多、更新的选择。”
 
“冷门”机会多
 
海归选择这些“冷门”创业领域的原因是双重性的,其一在于这些行业蕴藏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并且拥有政策扶持优势;其二则是因为海归在选择创业领域时更加谨慎,不再盲目跟风扎堆于热门行业,而是在对欲投身的行业进行充分了解和评估的基础上再做决定。
 
与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信息安全等热门领域相比,这些“冷门”领域起步较晚,但却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目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大健康和生态旅游等行业有着更多的机会。
 
刘璇于2007年从丹麦技术大学毕业,在国外工作几年后回国,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人工智能医疗公司——北京万灵盘古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利用AI技术对客户的精神心理进行评估、诊疗和干预。“器械、医疗、新技术,都是我们创业的发力点。因为大众既有消费需求,也有消费能力,国家还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刘璇说,“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些‘冷门’行业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和想象空间,大家觉得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谈及自己正在从事的森林旅游,岳明充满信心:“生态度假不仅给人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的富足与享受。如今,人们日渐重视精神生活的质量,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创造最舒适自然的度假体验,则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可以说生态旅游正在引领当下中国的旅游潮流。”
 
岳明分析说,类似于生态旅游这样的“冷门”领域之所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归创业,是因为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平均利润潜力高、发展空间大、增速快、竞争尚不激烈等。
 
岳明的分析,说出了“冷门”不再冷的原因:社会认知和行业培育基础都发展到了应该被关注的阶段。“这些新领域在行业内外部融合的背景下崛起,伴随信息化及互联网的发展,形成新型的行业形态。”
 
进入“冷门”寻找创业机会的海归是目光敏锐的先行者。
 
除此之外,在选择创业领域时更加理性、眼光更加长远也是海归关注“冷门”领域的原因。王弘说:“现在海归可选择的创业、就业领域越来越多。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以及未来行业前景,分析哪个行业更具持续发展能力、能走得更长久,综合考量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海归在创业、就业方向的选择上更加成熟,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家相关规定或扶持政策,然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
 
打“持久战”
 
海归想要在新领域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王弘认为,“海归的创业点一定要与国家宏观政策紧密结合,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发展自己的事业才有前景可言。”
 
海归去国外多年,往往缺乏对于本土资源与行业现状的了解。刘璇建议,“想在新领域进行创业的海归,首先要了解中国国内的产业环境。例如,在外国搞创新或者办小企业,大多是围绕一个小发明或者小创造。它虽不足以形成一个商业的闭环,但在行业的链条上是有爆发力的,这时候往往会有产业里的巨鳄来进行常规性的收购或合作。但在中国,这种收购或合作现象还不普遍,所以创业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岳明认为,海归在创业时既需要国际化经验,也需要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因为在国外留学的几年,正是本土化缺失的几年。”刘璇对此也有同感,“在国外,你看到过一些成功的样板和好的模式,但回国后如果想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点事情来,就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地去对待创业这件事儿。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寻找合作伙伴,把自己的根扎回到中国这片土地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