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050脑科学与未来社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科普科幻、科技政策、技术预见、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分享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对未来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的思路与成果,研讨在这个背景下面向未来的创新政策与路径。
“多元思想激荡、创新火花迸放”。中科院院士、张江实验室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旭高度评价召开的这个研讨会。他表示,脑科学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领域,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不断取得革命性的突破,给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如何科学预测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如何影响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此,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庄珺深感认同:现在技术发展是需要政府、科学、企业、用户、应用等等,各个方面一起介入共同塑造未来。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叶青在她所作的《新科技革命与脑科学研究》报告中指出,不可回避人工智能或者是强人工智能发展代表了目前或者是下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复旦大学顾凡及教授退休后致力于脑科学普及。他在报告中提出观点:技术将比脑科学发展更快,人工智能比脑科学发展更快。但是可预见未来不会出现“奇点”。而华中师范大学王欣博士则用大家熟悉的科幻电影,展示了脑科学的未来。
“神经科学知识可能丰富我们伦理认知,但如何从伦理等方面接受挑战,创造更好的未来,这是社会问题。”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尚春峰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林龙年认为,脑科学研究的突破可为类脑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智能机器人技术是未来社会的关键技术。
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执行总编王仕涛认为,“21世纪或许是人工智能、人脑智能“对决”的时代,究竟谁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谁胜谁负还不知道。最好的设想和努力方向是:人脑智能、人工智能和谐相处,互补共生,把我们美丽的地球建成蓝星共同体。”。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王革研究员介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规划。清华大学曹静副教授也作了《认知科学与未来教育设想》》的精彩报告。(本报记者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