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双边合作协议书签署仪式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协议文本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史凤雅(Flavia Schlegel)共同签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约斯兰·努尔(Yoslan Nur)博士,上海科技馆理事长、原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左焕琛,部分驻沪领馆代表以及部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代表等出席签约仪式。
2017年11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BRISMIS),共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9个政府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或代表、“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科技类博物馆的馆长等国外代表44人,以及我国的科技馆、自然馆、地质馆、天文馆、水族馆、湿地馆等科普场馆的负责人和从事科普展教品研制生产的企业代表1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正式发布了《北京宣言》,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等科普场馆与柬埔寨、缅甸、泰国、埃及、肯尼亚、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希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科技类博物馆签署了16个“科普资源互惠共享”双边合作协议和合作意向书。目前,这些合作项目已经落地或正在实施过程中。
据悉,该合作协议将通过开展国家和国际层面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和合作项目,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类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科普资源和展览教育资源的互惠共享。双方将支持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并将这个会议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类博物馆开展国际合作的平台;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类博物馆进行科普资源的联合开发和互惠共享,优先支持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科普资源;支持有助于STEM教育创新发展的科普资源的联合开发和互惠共享;联合组织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类博物馆发展与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如培训研讨等实质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