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潘希 梁珂岩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6/5 22:43:35
选择字号:
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 “一带一路”气象服务将升级

 

 梁珂岩 摄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获悉,6月5日21时0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至此,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完美收官。风云二号H星运行于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可为用户提供实时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云图,空间天气和卫星所处空间环境的相关产品,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免费分发。

观测能力进一步提高

“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1969年,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拉开了我国发展气象卫星的序幕。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已成功发射17颗卫星。

算上刚刚发射的H星,风云二号迄今已有8颗星成功发射,4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使用,形成了“多星在轨、互为备份、统筹运行、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魏彩英介绍,多星统筹运行的格局大幅提高了观测能力。“一颗卫星对地球从北到南扫描一次获得圆盘图的时间为30分钟,增加一颗星,观测能力会加倍。”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有了更多卫星,我们就可以在区域扫描模式下,使用单颗卫星对局部地区实现几分钟一次的观测,目前该系列有3颗卫星在轨运行,能实现最高达到6分钟一次的观测。”目前,风云二号F星便是家族中的局部高频次观测“担当”。

据了解,风云二号主要载荷为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扫描辐射计包括1个可见光和4个红外通道,可实现非汛期每小时,汛期每半小时获取覆盖地球表面约1/3的全圆盘图像,能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重点观测,将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空间环境监测器能够对太阳X射线、高能质子、高能电子和高能重粒子流量实行多能段监测,用于开展空间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

定点向西布局

应世界气象组织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我国将H星的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我国风云系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有效覆盖我国全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

在专家们看来,H星定点位置向西布局,能更好地覆盖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气象资料,提高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气象卫星监测服务。

根据国际灾害数据库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山、沙漠、海洋等无人区多,气象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相对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H星的定点位置,能对这一地区应对自然灾害帮上大忙。”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说。

今年4月2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中国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灾害时,可申请启动该机制,第一时间获得风云卫星高频次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

魏彩英表示,届时,H星将为这些区域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良好的观测视角和“定制化”的高频次区域观测,为其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

气象卫星未来可期

风云二号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工局组织实施。卫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卫星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研制,发射、测控任务的组织实施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由中国气象局负责。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77次发射。

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共有01批、02批、03批三个批次的卫星,其中03批卫星于2006年立项开启研制。此次发射的H星为03批的第三颗业务应用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总指挥李海生介绍,风云二号H星主要功能与03批的前两颗卫星一致,是风云二号所有卫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稳定的卫星。相对于G星,H星共有15项技术状态得到改进提升。

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卫星的收官之战,H星将与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形成业务上的无缝衔接。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规划明确与气象事业紧密相关的有11颗卫星,其中确保后续业务运行的有3颗风云三号卫星,2颗风云四号卫星,1颗晨昏轨道气候卫星,1颗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卫星和1颗高光谱卫星。

此外,全新研制的1颗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和2颗降水测量雷达卫星已在计划中。其中,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将静止轨道遥感探测的高时效性优势和微波对云雨大气独具的穿透性探测能力相结合。“该星将与风云四号组网运行,大幅增强对降雨预报等自然灾害精细监测的能力。”赵坚说。而降水雷达测量卫星则采用主动降水测量与被动微波和光学成像遥感相结合,将为提高降水数值预报的准确率提供有力支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