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5/25 9:57:34
选择字号:
老龄化社会:“老漂族”的烦恼如何解

■张文静

我们的双脚已经迈进了老龄化社会。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宣传部等联合主办了“重视老龄化国情教育研讨会”,与会专家预计,到202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比十年前增加8100万人。

在这庞大的老年人口中,有一类我们很熟悉却又常常忽视的群体,那就是“老漂族”。

相比于“北漂”“上漂”,“老漂族”可能是个稍显陌生的词汇。“老漂族”是指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年流动人口群体,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这个群体的数量在2015年就已经达到了1800万人。

“老漂族”为何而“漂”?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数据,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老漂族”中,有69.3%是依靠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或劳动收入生活,99.4%可以生活自理。也就是说,大部分“老漂族”在自己的家乡有能力独自生活。

根据调查,大多数“老漂族”离开故乡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子女。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有54.4%“老漂族”是为了专门照料晚辈的生活。在全国,因这个原因而“漂”的老年流动人口占到43%。

近年来,我国人口处在巨大的流动变化当中,随着迁徙人口的定居化和家庭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作为“从属人口”卷入迁徙人口的大潮中。“老漂”早已不是个体行为,而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如今,这个现象需要全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么多老人选择“漂”,当然是因为它有明显的好处。老人到子女所在城市共同生活,有效整合了家庭资源,可以共同应对养老和育幼的双重挑战。这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安全渴求越来越强烈的城市里,“老漂”似乎是个最优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

但是,当这些老年人离开自己熟悉的故乡,来到陌生的环境,种种问题也会接踵而来。

由于迁入地城市社会福利、医保报销等制度衔接不足,他们的潜在健康风险增大。据调查,在“老漂族”中,一年内未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的占到了72.4%。

同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一方面,当一个随迁老人面临被“连根拔起”的新生活时,家庭成员间的摩擦和冲突很可能加剧。另一方面,在异乡他们的社会交往被大大限制。据调查,有四成北上广深的受访“老漂”们在流入地的朋友不超过5个。根据《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6—2017)》的数据,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亲朋旧友远离等原因,随迁老人与迁入地生活产生隔阂,甚至鲜少出户,成为社区中的“隐形人”。

更令人忧心的是,如果长期出现社交行为阻碍和融入困难,“老漂族”可能会面临精神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威胁。已有数据显示,在老年群体患抑郁症的人群中,尤以随迁老人居多。

如何让“老漂族”在异乡老有所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既需要家庭支持,也需要社会保障,前者重在孝亲敬老的代际反哺,后者重在构建异地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老漂族”的儿女需要意识到年迈父母在陌生城市中可能会出现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在忙碌的工作之外,需要对随迁老人有足够关爱,生活中多一些包容、忍让、陪伴和理解。

从社会保障方面来说,则需要在户籍管理、迁入地城市社会福利、医保报销等方面做好制度衔接,同时健全社区养老照护体系,缓解随迁老人可能面临的生活难题。

说到底,大部分“老漂族”是为了照料子女和隔代养育而来,如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教育和生活问题,构建一个更安全和便捷的未成年人生活保障体系,可能是解决“老漂族”问题更关键的所在。毕竟,“小的”问题解决了,或许“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国科学报》 (2018-05-2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