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解析二三线“抢人大战”: 只靠释放福利走不长远 |
|
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记者孙冰洁)近日,天津市“海河英才”计划的发布,让本轮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再度引发关注。据记者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自16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当日已经有30万人登录并下载“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
“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今年一季度,南京、武汉、西安等多个城市纷纷放出“大招”招揽人才,不断放宽落户政策、争抢人才背后的真正动因是什么?愈演愈烈的抢人大战又将持续多久?能否形成城市发展的长久竞争力?央广记者日前采访多位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抢人大战的根本动因是城市的转型升级焦虑
5月17日,落户本就宽松的西安在此前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落户的政策下,再推出13条“升级版”人才政策,新设立奖项及建立补贴制度,并将外国人才准入条件降至“零门槛”。
这些政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人才的聚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西安自市外迁入户籍24.49万人,人口机械增长是2017年同期的11.5倍,是2017年全年的1.2倍,仅用3个月迁入的户籍人口数就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人才引进、大专以上的学历落户人员占新落户总人口的54%。高校集聚的武汉,创业就业热度更是居高不下,今年一季度,已近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汉创业,落户3.9万人;从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底,长沙也新引进10万余名海内外优秀人才,“零门槛”落户3.2万余人。
“这跟我们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相符,地方政府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要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就要依靠创新,而创新则离不开人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认为,本轮“抢人大战”的根本动因是地方政府下一步发展战略的转型需要,他指出,各行各业要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创新上,这也跟当前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相一致。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也指出,当下我们正处在经济转型和动能转换时期,需要人才这个核心要素。“要消除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流动。”此外,他还认为,“抢人大战”亦与新增劳动力供给不足有关,“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而经济增速相对较快,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这就需要吸收人才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储备。”张丽宾说。
城市间的“抢人”政策过于同质化
不用缴纳社保、不用居住证,本科生只要不超过40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5周岁,就可直接在天津落户,博士研究生落户则不受年龄限制。这是天津市最新推出的优惠政策,通过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来津落户。
“各大城市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是其中的一条发展路径,但过于同质化,容易复制,各个城市容易互相模仿甚至攀比。”南开大学中国区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兰冰对记者分析。
记者梳理了本轮抢人大战中各大城市采取的主要政策,主要为简化落户手续、提供住房补贴、对创业者提供资金补助等。面对各大城市间展开的抢人大战,李兰冰注意到其中存在的“同质化”倾向,“抢人从某个侧面反映对人才的重视,本来是好事,但过度竞争的话就容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她说。
张丽宾也指出,通过补贴等形式将人才引进来,只是最初一步,而且放出补贴的背后还要考虑财政负担的问题。为引入人才地方政府在财政付出能否承担,也是不得不算好的“经济账”。
而更令李兰冰担忧的是,过度同质化的“抢人大战”之后,也可能造成潜在的人才回流。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二三线城市释放“利好”,吸引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才来此工作,但不久之后,又出现了人才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的现象,并未对这些城市形成长久持续的竞争力。
人才不是抢来的 而是引来的
“人才是流动的,是一个‘用脚投票’的博弈和选择过程。在此意义上,人才是‘抢’不来的,而是‘引’来的。”李兰冰认为,一个城市能够吸引人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发展的活力,而不仅仅是靠政策所提供的福利。“比如这个城市能给他(人才)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个人能享受到享受到优质的生活环境,企业能够良好的营商环境,人才自然会集聚起来。”
“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是危险的,原美国第四大城市底特律即是明证。只有人口净流入的城市经济才会持续繁荣,各种资产价格才会坚挺,才会有更多的税收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支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认为,高学历年轻人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高学历年轻人的城市,才是有生命力的城市。
“实际上我国的人口总量大,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人才不够,而是没有把人才用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进一步指出,要发挥人才的动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仅要引来人才,还要用好人才,要破除当前机制体制的壁垒,从地方政府来看,还要进一步下放权力,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的能动性,“让企业而不是政府去‘抢人’,这样会使对人才的要求与分工更加专业,也更具针对性。”
“抢人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人才来到一座城市,不仅是为了事业,也要居住生活。”李兰冰认为,要想将人才真正转化为地区发展的最大动力,更重要的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城市社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要有与人才匹配的公共服务和行政作风,否则,“抢人大战”极易“烂尾”,人才即使引来了也留不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