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茆京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27 7:44:21
选择字号:
白色污染:易塑造 难料理

 

世界地球日主题每年不同,今年是让公众以网络投票的方式,选出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最终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塑料污染。

■茆京来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目前已覆盖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世界地球日主题每年不同,今年是让公众以网络投票的方式,选出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最终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塑料污染,“终结塑料污染”也成为了今年的主题。

塑料污染又被称为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难以降解处理,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塑料水瓶、食品包装、塑料袋、餐盒、塑料膜等塑料制品,同时由于塑料制品质地较轻,很容易被风吹入水中,最终汇入大海,造成海洋污染。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树脂。塑料根据使用特性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三种类型;根据理化特性可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两种类型;根据成型方法可分为膜压、层压、注射、挤出、吹塑、浇铸塑料和反应注射塑料等多种类型。

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生产了9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约70亿吨已成为塑料垃圾。在这70亿吨塑料垃圾中,9%被回收利用,12%被焚烧,而余下大约55亿吨则被填埋或者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持续性污染。随着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目前塑料垃圾的产生速度更是远超过去。以国内为例,外卖行业一天就要用到4000万个餐盒,一年总计146亿个餐盒,而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照此速度发展,蓝色地球最终将变成“塑料星球”。

由于物理化学结构非常稳定,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自我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其生产过程只需5秒钟,使用过程为5分钟,而降解过程却需要500年。不同种类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率也各不相同,塑料餐盒可能需要100年以上才会被降解,塑料水瓶可能需要500年左右才会被降解,而厚点儿的塑料袋可能需要1000年左右才会被降解。塑料在缓慢降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残留在土壤中或水中,危害以此为食的动植物。实际上,大多数的塑料并不能被完全降解,仅仅是被分解成尺寸更小的微塑料。

微塑料的概念于2004年被首次提出,源自海洋生态环境研究,通常被认为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其实很多微塑料粒径只有微米甚至纳米级,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因此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遍布整个海洋系统,不仅存在于表层海水、海床、沉积物和海滩,还出现在最偏远的极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中。社会各界近年来已逐步认识到微塑料污染的严重危害,一方面,微塑料表面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很强,容易成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游艇”,随洋流运动四处游荡,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另一方面,四处游荡的微塑料很容易被海洋动物误食,由于难以被消化,最终随着食物链的“富集”效应层层传递,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自从1907年贝克兰发明酚醛树脂,开启塑料时代以来,人类使用塑料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塑料的使用让生活更加便利,促进了粮食增产丰收和科技发展进步,节约了玻璃、纸、铝等其他资源的消耗,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材料,无论是家电、手机,还是飞机、汽车,又或是3D打印,塑料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塑料制成的地膜、大棚、滴灌带等农业用品,构建了全新的农业体系,增加了粮食产量,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化肥农药污染。

尽管当前塑料污染现状十分严峻,但塑料本身并无过错,其优缺点正如硬币的两面,关键在于身为使用者和受益者的我们,是否能够构建合理的使用体系,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

当前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推进塑料垃圾减少的工作,中国于2008年颁布了“限塑令”,欧盟提出在2030年前确保欧洲境内所有包装都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英国提出在2042年前淘汰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科学家们也正竭尽全力开发塑料替代材料,发掘可降解塑料的新办法或新物种,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带来的伤害,但这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目前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还是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推行回收制度,国际常用的有分类回收体系和押金回收体系两种,从效果来看,押金回收体系见效更快,适用性也更广。

解决塑料“易塑造,难料理”的难题,需要多管齐下,加强源头控制,完善回收体系,实现技术创新。当然,改善环境不能只去指望别人,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需要从我做起。

《中国科学报》 (2018-04-27 第4版 自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