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17 9:05:50
选择字号:
在冰岛完成大侧风试飞——
ARJ21客机:拿到“入场券”只是开始

 

■本报记者 倪思洁

4月8日下午3点,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在冰岛完成大侧风试验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看到这条消息,不少人纳闷,ARJ21早已投入使用,为什么还要试飞?

一款好飞机还需要持续优化设计

2014年12月30日,ARJ21-700通过民航局型号合格审定,获得参与民用航空运输活动的“入场券”——飞机型号合格证,我国首款喷气支线客机的设计满足了保证安全的基本要求。

一年后,2015年11月29日,首架ARJ2

1-700飞机交付成都航空有限公司。2016年6月28日,经过持续优化改进,ARJ21-700飞机实现成功首航,开始投入航线载客运营。2017年7月9日ARJ21-700又获得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正式进入批量生产交付阶段。

在获得各种“入场券”之前,ARJ21-700经历了各种试飞考验,直到2014年12月16日,ARJ21-700飞机105架机完成功能和可靠性试飞,该款飞机适航取证前试飞任务全部完成。

但这并不意味着试飞到此结束。2017年4月曾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机场开展了大侧风地面试验等一系列设计优化试验试飞,严格的试验试飞表明,ARJ21-700飞机适应我国中西部机场起降条件和复杂航路越障要求,具有显著的高寒、高原等性能。

“一款好飞机绝不是取得型号合格证就结束的,还要通过持续的设计优化来不断提升飞机的品质。”中国民航上海审定中心副主任揭裕文说。

全面解除运行环境限制

记者从中国商飞获悉,此次在冰岛的大侧风试飞填补了我国运输类飞机30节以上大侧风试飞的空白,标志着ARJ21-700飞机全面解除运行环境限制,对拓展飞机的运营环境、提高飞机的市场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抗侧风能力是飞机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飞机能够在多大的侧风气象条件下安全起飞和降落必须通过试验试飞来验证。

ARJ21-700飞机在取得型号合格证的时候已完成大侧风审定试飞科目,根据适航条款,验证到侧风22节条件下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能力。不过,ARJ21-700飞机抗侧风能力的设计目标值是30节侧风条件下起飞和27节侧风条件下着陆。

可是在我国,完美的侧风几乎是个“奢侈品”。2013年,进行第四次侧风试验的ARJ21飞机副总设计师常红曾感慨:“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风,等待大侧风,这确实是非常折磨人的等待。”

据报道,从2010年到2013年,ARJ21-700累计143天的大侧风试验期间,侧风飞行时间仅有28小时46分钟。此前,ARJ21-700飞机验证到22节的侧风条件已经是4年试飞过程中遇到的最好气象条件。

“取证完成后我们一直希望把这个限制打开,当时一方面想在国内有没有可能的天气,另一方面就是想到能不能到国外去抓。”中国商飞公司ARJ21飞机项目办公室主任谢灿军说。

今年3月26日,中国民航局试飞员赵志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试飞中心试飞员陈明驾驶着ARJ21-700飞机104架机在冰岛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执行了6个起飞和6个着陆。

数据显示,在起飞阶段,侧风最大瞬时风速47.4节,相当于9级烈风,平均风速38.4节,相当于8级大风;在着陆阶段,最大瞬时风速48.7节,相当于10级狂风,平均风速35.2节,相当于8级大风。这样的大侧风试飞,超过了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规定的25节风速要求。

平稳运营同时优化设计

“目前,ARJ21-700的试飞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中国商飞相关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ARJ21-700飞机共完成了458项试验,其中研发试验158项、适航验证试验300项,完成528个验证试飞科目,累计安全试飞2942架次,5258飞行小时。

通过ARJ21-700飞机研制,我国走完了喷气支线飞机设计、制造、试飞、取证、投入商业运行等过程,攻克了鸟撞试验、全机高能电磁场辐射试验、闪电防护间接效应试验等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掌握了失速、最小离地速度、颤振、自然结冰、起落架摆振、进气道溅水等一大批关键试飞技术,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包括基本型、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型号。“按照国外民用飞机系列化发展的规律,一般在基本型飞机推出后两年,系列化机型随即推出。ARJ21飞机系列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随着飞机走入市场,系列化的工作将逐步展开。”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ARJ21-700现有国内外客户21家,订单453架。目前飞机执飞济南至成都,上海虹桥至成都双流,经停长沙黄花机场等6条航线的往返航班,已累计安全载客超过5万人次。在平稳运营的同时还在开展设计优化,加装音乐播放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开展客舱优化等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8-04-1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