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11 8:57:04
选择字号: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型氮代谢途径

 

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杨琛研究组利用动态代谢流量组与代谢组分析技术,首次发现了一条新型氮代谢途径——鸟氨酸—氨循环。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有助于合成生物学家设计和改造蓝藻、实现二氧化碳到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直接转化,同时为理解和提高农作物的氮素使用效率提供新思路。该研究4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

研究人员发现蓝藻中的鸟氨酸—氨循环包含一步新的生化反应,即精氨酸水解生成鸟氨酸和氨。在蓝藻的天然生存环境中氮源往往匮乏,使其处于氮饥饿状态。因此,蓝藻细胞内氮的“仓储”与“周转”对其适应生存环境极为重要,而鸟氨酸—氨循环是实现该“物流”的核心线路。同时,研究表明在氮源充足条件下鸟氨酸—氨循环促使氮同化及存储以最大速率进行,而在氮源匮乏时该循环使得细胞中的氮储存迅速分解,从而满足细胞的生长需要。因此,鸟氨酸—氨循环具有氮存储和活化的功能,对于蓝藻适应环境氮源缺乏和变化极其重要。这一循环在蓝藻中广泛存在,包括许多海洋固氮蓝藻,它对于海洋氮固定乃至地球的氮循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这项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代谢流量组分析技术。”杨琛表示,研究组经过10年的努力,利用稳定同位素13C及15N示踪技术,针对各种生物体系开发了一系列稳态及动态代谢流量分析技术,建立了代谢流量组与代谢组分析技术平台。通过准确及时地掌握细胞代谢网络的运行情况、揭示关键代谢途径在不同条件下的流量变化,并为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医学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报》 (2018-04-1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