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佳煜 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10 8:59:31
选择字号:
吴立德:退而不休的专题讨论者


 吴立德

■本报通讯员 孙佳煜 记者 温才妃

1955年考进复旦大学,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数学系,1975年协助成立计算机科学系,2007年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退休后延聘,2016年结束授课长达十年的专题讨论班,对于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吴立德来说,他的“退休生活”才刚开始不久。

在学生眼里,法定意义上的退休后的吴立德 “实际上都没有真正休过”。“他一直工作到70周岁,之后也一直保持研究活跃的状态。”

吴立德半开玩笑地说:“像我们这代人本来挺忙的,一下子退休没事做了,反而容易生病,所以得过渡,慢慢慢慢缓下来比较好。”他给自己的过渡期长达十年。在这“慢慢慢慢缓下来”的十年里, 有相当多的时间他专注于一件事——专题讨论班。

名声在外的业界招牌

对计算机领域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吴立德专题讨论班”是一块名声在外的业界招牌。

在中国大学公开课网站里,吴立德的“深度学习”课程视频总点击量达到九千余次,网站论坛里还流传着网友悉心整理的听课笔记。而在上课时,也常有校外的计算机行业从业者慕名而来旁听,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也节节不落地和本科生、研究生坐在一起听课。

1931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和陈建功在浙江大学开创数学讨论班,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严格”“坚持”是讨论班的特点,讨论班的学生常被要求阅读原典文献、研究前沿问题,并且每人都要做课堂汇报。本科就读复旦数学系的吴立德师承苏步青、陈建功(二人后在复旦任教),在转入计算机系任教后也将专题讨论班的形式继承下来,面向研究生及少数本科生开课。

退休后,吴立德应复旦自然语言处理团队的学生邀请,继续开办专题讨论班,讲授“深度学习”“数值优化”等课程。

吴立德的学生、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萱菁表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往往有一个毛病——数学功底不够深,但数学在计算机学习中极其重要,所以请吴立德来给学生介绍数学方法再合适不过。“其实有点像我们点菜,吴老师做菜;我们列书单,他来讲课。”

最“笨”的板书教学法

领了“菜单”的吴立德为了做好这桌学术盛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除了备课时要预先推演一遍、熟背下来之外,面对数学背景并不强的计算机系学生,他用了最“笨”的方法:拿粉笔一笔一画地将推演过程写在黑板上。“现在好多教授上课都用PPT,但是牵涉到数学知识,一张张PPT图片呈现不出逻辑关系,而板书更多体现的是一步步的推导过程,更好理解。”

事实上,一笔一画板书的教课方式他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往往一节课会写满整整四块黑板。而对于学生来说,吴立德的板书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傅金兰感叹:“吴老师讲课从来不用看教材,都是脱稿讲。他的主题模型讲得非常精彩,比一般的教材讲得要深,而且每一步都有数学推导,这在一般的论文里是看不到的。”

研究生陈宇轩表示,吴立德在讲模型时,首先会铺垫数学知识,即便学生没有太深厚的数学知识也能听得懂。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吴立德关注前沿课题,他讲到的是时下最热门的深度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邱锡鹏表示,大家都反映吴立德的课讲得很清楚,只有理解深刻、透彻,才能把前沿的知识讲得如此清楚。

也正是这份严谨、认真、深刻,吴立德的课程才会如此受追捧。计算机学院还特意聘请专人录制视频,并放在网络公开课平台上。

老一辈学术人的楷模

吴立德自1958年毕业之后便一直留校任教。门下桃李三千,现在的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许多教师都曾师从吴立德。

黄萱菁回忆恩师时感叹道,吴立德的理论功底非常深厚,看问题的角度很深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从美国回来就开始做计算机视觉研究,但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火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他极强的学术前瞻性。

学术创新能力是吴立德对青年学生的期望,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在教授专题讨论班时,吴立德时常强调一个观点:搞计算机的一定要把数学基础打扎实。“搞计算机你会编程固然可行,但是想要有所创新,没有一定数学基础是很难的。”

博士生彭敏龙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数学决定了研究深度,如果没有数学知识,你可能就会随大流,难以提出新模型,也就无法进行系统的创新。”

研究生王嘉雯对吴立德晚年坚持学术研究、吸纳新知识很是佩服。“就连年轻的教授都没有他那样的激情和吃苦的精神。”

吴立德的专题讨论班录制视频最开始在网上传播时,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原副主席何万青曾转发到朋友圈,他的配文是这么写的:“这真是老一辈学术人的楷模!”

《中国科学报》 (2018-04-10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