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江西婺源,关键词油菜花。金黄的油菜花,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和谐搭配,置身其中仿佛画中游。
婺源县依靠油菜花田开展乡村旅游,为当地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创造了条件。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即油菜籽生产保护区的一部分。
自从2017年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多省均设定了相应的建设目标。依靠科技力量,开发油菜多功能产业,探索农民致富道路,婺源经验或可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提供借鉴。
7000万亩油菜保护区怎么种
一年前的2017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对“两区”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
“两区”是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五类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其中,7000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彼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历经多年种植结构调整后,农作物种植区域布局基本稳定,建立“两区”本质上是把种植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优势区域相对固定下来,以生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为功能,实施差别化、定向化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两区”也是农产品主体功能区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对于巩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掌握战略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韩长赋希望,通过努力,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划定工作,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建设工作,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
随后,多省相继制定了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划定方案。其中河南省提出,到2019年年底将划定油菜与水稻重叠区200万亩;贵州省力争划定油菜籽生产保护区200万亩;重庆市250万亩(与水稻功能区重合);江苏省划定300万亩;江西省划定700万亩(含水稻和油菜籽复种区600万亩);安徽省划定700万亩;四川省1000万亩(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重叠);湖南省、湖北省和福建省将各自划定1500万亩。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2016年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江西省内彭泽等8个油菜生产大县72户农调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江西省油菜籽单产和价格降幅较大,农民收益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要保证油菜生产保护区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农民收益不减反增。面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人民生活需求,依靠科技,发展油菜全产业链,江西婺源探索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油菜花海助力全域发展
3月2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婺源召开。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观摩了油菜花田后说:“婺源县委县政府抓油菜的实践给我们上了一课,改变了我们很多看法。油菜在这块绿色土地上所发挥出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让我们眼睛一亮,为之一振。”
中共婺源县委书记吴曙介绍,婺源找准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点,把油菜种植作为对接“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平台,普普通通的油菜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花”。2017年赏花高峰期接待游客475.2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赏花游客量达23.2万人次,10万亩油菜花田旅游综合收入36.4亿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把油菜生产作为重点项目来抓,推动全域种植;把科技推广作为中心工作来做,保障全程服务;把金黄菜花作为特色风景来种,促进全业融合。”吴曙说。
近年来,婺源县像抓重点项目一样抓油菜种植,力求全县处处有花,村村是景,主要公路沿线两侧100米和景区景点可视范围内油菜种植覆盖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为此,婺源县以绩效管理考核推动,以层层奖励调动,以连片示范点全面提升。“今年大家看到的就是婺源历史上面积最大的花海,比去年净增3.6万亩。”吴曙自豪地说。
婺源县特别重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为提高油菜种植质量,婺源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江西农科院的指导下,统一购进优质油菜品种,如中油杂19是目前我国冬油菜主产区含油量最高、第一个达50%的品种,区试亩产195.4公斤,最高亩产达240公斤,产油量增12.7%。在中国农科院、江西农科院等指导下,开展了花期延后试验以及不同花色油菜品种试验,也取得了较大成功,受到广大游客赞誉。组建多支油菜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把测土配方施肥、免耕直播等技术全面运用到油菜生产上,加大机械开沟的普及率,为农民油菜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培训平台,对全县技术人员及骨干农民进行重点培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
“我们种的不是油菜,而是一片风景,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游客,游客来了农民就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吴曙认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才是婺源油菜种植最大的亮点。
吴曙说,婺源结合梯田起伏的地形、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用旅游理念来种植油菜、打造花海,形成了江岭和篁岭等一批知名景区,刷新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审美想象,在全国开创了油菜花旅游的新主题。油菜花已经成为婺源旅游最大的“IP”。
菜油也从普通食用油摇身一变成为旅游商品。一方面挖掘旧的榨油厂,使用传统物理压榨技术,还原菜油加工过程,建设了松风翠现代农业公园等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黄凤洪研究员及其团队开发的7D技术,现场生产高品质浓香菜籽油。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互动,还能就地购买生态有机、新鲜初榨的高品质菜籽油,进一步拉长了油菜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不仅如此,“油菜花经济”还催生了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行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每到春季油菜花高峰期,随处可见游人赏花留影,全县各酒店、民宿、农家乐全部爆满,农民在旅游业上的间接收入远比油菜本身的直接收入大得多。全县农民人均从旅游发展中增收超过2000元,3300多户农家乐每家年均经营净收入超过10万元。
油菜产业要做先行样板
“油菜是一、二、三产业结合得最好的作物。油菜也是与贮粮于土、农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相关的作物。”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眼中,油菜具备多功能,能重复利用。长江流域油菜生产12月到1月可以摘菜薹,2~3月可观花、采蜜,3~5月可以做饲料或绿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更是提出了油菜的“双全战略”,即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
王汉中认为,油菜芽和油菜薹是高端功能型蔬菜,油菜苗可菜用、饲用、肥用,油菜花可用作旅游观光,菜花蜜是绿色蜜源,双低菜籽油是健康的大宗食用油,双低菜籽饼是优质高蛋白饲料,油菜轮作有培肥抑病效应。
因此,应当发展油菜芽、油菜苗、油菜薹、油菜花、菜花蜜、菜花粉、双低菜籽油、双低菜籽饼等八大产业,实现绿色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
由于油菜具有上述特点,陈萌山提出,油菜的绿色发展要走在其他作物前面,长江流域油菜产区绿色发展要成为全国的先行区、样板区,“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保护区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长江流域在保护中利用,油菜应该成为长江经济振兴的一张绿色名片 。”陈萌山说。
陈萌山强调,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在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方面、在促进产业流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油菜生产模式功能比较单一,油菜全产业链开发的价值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全程机械化水平存在短板,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够高,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油菜油产品的特色不够明显,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宣传普及有待强化。
因此,推进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绿色发展刻不容缓。陈萌山认为要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大幅度提高油菜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具体而言,要用营养健康的新理念调整油菜科研的定位,明确油菜科研的重点;要加快建立油菜绿色生产、绿色加工、全价值链挖掘的技术体系;要全国协同,系统攻关。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队,将责无旁贷围绕油菜生产绿色发展加大组织协同攻关,加大建立全国油菜绿色发展的技术、设备、标准和规范,使油菜成为长江经济振兴的绿色理念,为我国重要农用地保护区的建设提供成功的、可供借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