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3/20 20:36:32
选择字号:
练好农村水利建设的真功夫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文章更需“好基础”,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其中的农田水利工程更是农业的命脉。

然而,水少、水多、水脏、水浪费等问题成为了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而且农田灌溉用水历史遗留矛盾依然存在……这些“拦路虎”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为扫清这些路障,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步伐,专家们各抒己见,希望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上练好农田水利的真功夫,为农村水利发展之路指明新的方向。

科学节水行动保障永续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大量农田水利设施的兴建,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为农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针对水资源越来越缺乏,国家实施了节水行动,这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但是,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

“水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缺乏节约用水激励机制。而且许多灌区按灌溉面积收取水费,农民节约用水不能在经济上得到补偿,认为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是白花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黄修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专家表示,农民的思想意识需要改变,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去“传道授业”,管理体制要为节水行动做好服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王景雷对此表示赞同,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是工程建设,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建设与管理体制的配套完善上。”

此外,在黄修桥看来,节水行动远不止于此,并不是简单减少用水量或限制用水,而是要更科学地用水,在时间上、空间上合理地分配与使用水资源。

另外,节水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水源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对节水的要求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节水的阶段性目标与任务也不同。

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实施节水行动时,必须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望中遇到的紧迫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粮食安全(包括质量安全)、农民增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黄修桥说。

加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后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整体上处于基础差、起点低、水平不高的发展阶段。

“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用科技创新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龚时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龚时宏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技术指导,发挥好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辐射推广,用科技来带动农民的积极性。

“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实现节水灌溉设备、产品的产业化,建立健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完善与建立农业节水的各种激励与奖励机制,促进农民和管水单位、政府等多个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安全。”黄修桥说。

王景雷则认为,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比如大中型灌区实施大规模的土地平整(激光平地)和喷灌变量精细灌溉、排水泵站管理的自动化。对于花卉、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则采用高新技术,实施精细灌溉,充分利用3S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新理论武装传统的灌溉排水设备,实现农田灌溉排水运行管理的智慧化。

专家表示,在山丘地区,还应该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西南和西北山丘地区相对比较特殊,应当加强风能、太阳能、蓄电池等新能源在应急性灌溉排水中的应用研究,开发新能源灌溉排水装备。

王景雷建议,在灌区改造或各种工程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灌溉排水并重。当前尤其应该重视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的灌溉问题和北方极端天气下的排水问题。

“还要考虑生态问题,构建灌区灌溉、排水、湿地系统运行模式,进行不同区域生态灌区建设模式的集成以及生态型灌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王景雷说。

专家认为,要软硬并重培育农田水利市场。不仅要培育节水灌溉设备市场,还要培育节水高效技术的转化市场,更要培育水资源“农转非”的水权交易市场。

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区域辽阔、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农业种植结构复杂多样,群众生活质量也参差不齐。水、电、路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但全国多地的基础性设施还没有跟上。尤其是一些干旱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举步维艰。

“就拿我们阜新地区来说,这里十年九旱,特别是近四年连续干旱,没有水源,导致坐果率和果品质量都上不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果树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冯艳玲表示,当地的灌溉条件也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

对此,她建议国家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专门对干旱这种特殊地区农村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给予支持。

王景雷则列举了几个例子:偏远山丘地区的农村饮水工程、黄土高原解决水土流失的淤地坝建设、北方地区的中小河流疏浚、西南地区的应急性抗旱、东北地区的节水增粮工程、西北地区的节水增效、华北地区的节水压采和南方地区的节水减污等工程,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也就是因地制宜、科学配套。仅依靠单一技术不可能解决区域内的所有应用问题,需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从业者年龄偏大的现状,并与当地土壤、水源、气候和生产方式、管理习惯等相匹配,开展针对性、合理性、适应性的技术研究和引领。”黄修桥说。

在黄修桥看来,还需要平衡好节水高效与总量控制。节水高效农田水利设施不是吃干喝净水资源,应根据区域总量控制,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实现节水高效农业的可持续性,避免出现越“节水”越“缺水”的情况出现。

尽管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专家们仍对农村水利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干,这些难题都会被逐一攻克,最终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王景雷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