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3/17 8:57:36
选择字号:
中国的“SpaceX”在哪里
“国家队”与民企共话航天发展

 

2018年2月,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成功,夺下当今航天界“运载之王”的桂冠。这也使该公司具备了在载人探月这样的任务中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竞争的资本。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SpaceX一次次打破航天界固有的“禁忌”,将传统观念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其成功之路引来航天界广泛关注。

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也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参与层级正由一般配套零部件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但央企“国家队”一直牢牢占据着“主角”地位。“国内民企目前还无法涉足空间活动的主战场,暂时还得依靠‘国家队’担当航天主力军。”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委员说。不过,随着近年商业航天越来越受重视,一些不甘于“跑龙套”的民企开始奋力向航天市场进军,希望能搭建自己的舞台。

在前景广阔的航天市场中,“国家队”和民企如何共同发展?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SpaceX一样的民营航天大腕儿?来自两会内外的航天人向科技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顾虑“泡沫”?泡沫中杀出了联想华为

对于民企的加入,“国家队”纷纷表示欢迎和支持。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刘志让代表说:“民企参与竞争是件好事,会带给我们紧迫感,许多优秀资源也能交流应用,不仅双赢,也能促进航天强国的建设。”

但他们也有忧虑。包为民说,航天是高风险产业,如果没有金融保险行业的介入,民企可能很难拿到航天订单,这方面或许有待进一步健全。

刘志让说,搞航天需要高技术、大投入,例如火箭发动机,做到一定阶段,需要大型试验验证设置。如果很多企业都去盲目建设,将来难免造成资金浪费,也会给公司带来风险。“其实我们愿意向民企开放资源或共建平台,包括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共同提质增效。”他说,“国家是否能分领域、分层次地进行一些引导、统筹?”记者了解到,许多航天专家执此观点。

成立于2016年的天仪研究院,专注于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航天系统与载荷,已有4颗卫星在轨运行。该公司CEO杨峰认为,火箭比较特殊,主要是太危险,准入需慎重。但在其他航天领域,无需对一些市场乱象或重复建设太过顾虑。他将此称为“泡沫”,表示“不可无泡沫、不可太泡沫”,这是任何商业领域的一部分。他表示,如果拿其他行业比较,几十年前计算机、通信行业也很封闭,只有“国家队”来干。当国家把它放开,用市场来管理,很快就有联想、华为这样的企业发展起来。“联想、华为都是从泡沫中拼杀出来的,优胜劣汰本是市场规律。”他说。

地上泡沫可以有,天上卫星却不能乱飞。对此杨峰表示,目前从军方到国防科工局、无线电管理局等部门,对卫星发射的审批很严格,层层把关,同时航天活动也要遵循国际空间法,泡沫到这个层次会得以抑制。“有钱你可以在地面造一万颗卫星随便玩,但别想随便发上天。”他说,“我能理解专家对泡沫的顾虑,但不希望这种顾虑对民企形成压制。泡沫中也有有价值的企业,不能全部掐死。”

“国家队”体制限制有待解决,民企更灵活

被问及“中国的SpaceX”何时会出现,许多专家表示:很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代表说,或许民企在技术能力上暂时有欠缺,但相信将来会具备。同时,民企的优势是体制机制灵活,只要能通过市场手段获得足够的资金,可能会发展得非常快。

“作为央企,发展商业航天面临最现实的困难正是来源于体制机制,这个问题亟待解决。”胡胜云说,例如资金,如果发展商业航天还要靠政府和企业自身投资,显然走不通,必须从市场上融资,按市场规则办事。但很多地方跟央企目前的管理还存在矛盾。

2017年12月,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在上海与8家社会投资机构签订协议,现场募集资金12亿元。“这跨出了很大一步,但还不够。”胡胜云说,靠市场机制拿到了钱,也必须按照市场机制花钱,让它发挥最大效益、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他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出台的政策,不仅在航天领域,许多央企都开始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元化等。虽然目前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只要国家真正重视,相信一些问题能很快解决。

杨峰很能理解“国家队”的苦衷。“央企为了保证那么大的国家资产不受风险,自然会有一些约束力,这是应该的。”他说,“民企的优势就是足够灵活,想做一件事马上就能调动资源去做。即使有风险,我们会自己承担,不涉及任何资产流失。”

民企需要机会,也要有“太空情怀”

除了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灵活的管理,SpaceX的成功背后也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而杨峰表示,国内民营航天企业目前更需要的是机会。

“我们这些民企刚刚出来,还非常弱小,所以几乎所有的任务都还在‘国家队’手里。”杨峰说,“希望国家能开放一些‘国家队’看不上,我们吃得下的小课题,以此支持我们就够了。”同时他希望,这样的课题不要采用立项、定计划的模式,这样脱离了商业的本质;而是“悬赏”,例如需要什么数据,让各企业自己投资去做,谁先把数据拿出来,国家就出钱采购。

包为民还表示,未来,并非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而是来自社会的商业航天活动会越来越多,社会需求会成为推动航天建设的重要动力,这将是航天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有专家劝告,希望民企不要借航天之名炒概念、圈资金。航天加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雨菲曾向媒体表示,商业航天不是概念,而要有对这个行业整体发展的感情与责任,要遵守基本商业道德。如果企业的定位和出发点偏了,不可能成为SpaceX,也无法推动中国航天的发展。

由此,民营企业真想在航天市场有所作为,还需要责任、担当,以及一份“太空情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