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16 9:51:17
选择字号:
诗集《大地的回声》:绿水青山侧耳听

《大地的回声》,陈鹏、施战军、童健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本报记者 张文静

“惊蛰刚过,就看到这样一本春意盎然的书,仿佛春天都来得更早了一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诗集《大地的回声》出版座谈会”上,甘肃省作协副主席叶舟如此感叹说。

3月11日下午,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一场出版座谈会,正式推出三家合作出版的诗集《大地的回声》。

在诗集中,12位著名诗人以实地采风所见所闻为灵感,用诗句作画,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图景,这也是“两山”重要思想在浙江深入贯彻后,来自大地的回声。

细雨一月下江南

2018年1月初,浙江大地上仍然寒风料峭、空气清冷。蒙蒙细雨中,安吉县、淳安县、遂昌县等地的二十几个乡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他们既不是来旅游观光,也不是参加公务会议。来到这里后,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在乡间小路上走走看看,了解当地的文脉传承,与村民攀谈,聊他们如今的生活,也聊近些年来村里环境的变化。

村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人都是鼎鼎大名的诗人,其中既有资深的文学名家,如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崎嵘、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也有著名诗人王久辛、曹宇翔、洪烛、姜念光、汪剑钊、陈勇、李浔,还有新生代的“80后”青年诗人刘汀、董玉方、肖水。他们是受邀来浙江乡村采风的。

1月6日一大早,12位采风诗人从杭州出发,兵分三路,一路向西北走,前往湖州市安吉县的目莲坞村、曼塘里村、余村和余姚市梁弄镇等地;一路向西南,奔赴丽水市遂昌县和金华市磐安县的村镇;最后一路同样沿着西南方向,前往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等地。他们顺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线,感受“两山”重要思想提出后,浙江大地的新变化。

深入一线采风后,诗人们对浙江乡村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观察的同时,他们的思维在急速地跳动着。

“安吉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山’重要思想的地方。在余村时,我就在思考,为何我们党的很多重要思想都是在乡村里萌生的。从在井冈山茨坪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在西柏坡构建共和国的雏形,再到从小岗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讨论,再到安吉余村提出的‘两山’重要思想。为什么?我想这正是由于中国就是个农业国,中国的主体是农民,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后来,我们来到梁弄镇,看到了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就,让我联想到了红色基因如何在当代传承等问题。”陈崎嵘说道。于是,他将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革命传统,一方面要进行绿色发展,这两个主题的确定,帮助我完成了诗集中的两首诗歌。”

正是由于诗集中的诗歌都是来自采风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评价说:“这是一本自然而然地从山水中、从人们生活的最底部、从地里长出来的书。”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些诗句所站立的土地,正是催生出“两山”重要思想的浙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自2005年以来,浙江遵循“两山”重要思想,完善发展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之中,让乡村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越发深入到浙江人民的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重要思想,是奉献给世界的一种中国智慧。”《文艺报》总编辑、文艺评论家梁鸿鹰说,“中国人对家园的珍视与维护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山清水秀、人美物丰,如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中国智慧,也是一条中国道路、一个中国方案。这个思想非常深刻,而这种深刻的思想迫切需要用文学的方式进行艺术化的阐释和表达。”

近年来,已有少量反映我国生态环境新变化的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出现,但让一线诗人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为美丽中国发出声音的作品还未显现。

“《大地的回声》的出版恰逢其时。”在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渐渐得到满足,更期望诗意的栖居和心灵上的享受。这时,诗人应该首先去思考我们的灵魂应在何处安放,思考我们的精神如何跟上物质建设的步伐。这本诗集则是“诗人冲锋集团在中国大地上发出的最早的绿色呼唤和呐喊”。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吉狄马加在读了诗集全书样稿后,欣然作序,称《大地的回声》是诗人们“被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立于潮头的结实劳作、被新时代统筹发展的样板大地、被提前进入小康生活的诗意栖居、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新发展……感召着、感应着、感染着、感动着,自然而然地咏唱出热切、亲切、真切、恰切的诗篇”。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本诗集让我尤为感动的一点是,其中的诗歌既涉及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实践,也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里面反复提到的汤显祖等,这让诗集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梁鸿鹰说。

《大地的回声》分为四个部分——家园之恋、大地之魂、山水之灵和文化之脉。“相对全面地将诗人们对这个美丽、幸福、勤劳、灵动、厚重、富饶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感怀涵纳其中。”吉狄马加在序言中写到。

文脉传承与青山绿水之间的勾连也是诗人关注的重点。回想起采风路上的所见所闻,王久辛感慨说,让自己最为震撼和感动的就是在安吉县吴昌硕纪念馆中看到的禁风木碑。“我在那里驻留了许久,认认真真地读完碑上的字,那是一份禁止砍伐森林树木的村规民约,可见早在120年前,浙江人民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要珍视和保护这片青山绿水了。”王久辛说。

采风回来后,王久辛迫不及待地顺着这个思路去查找资料。“这一查不得了,查到遍布我国东西南北的五六块碑上,都有着类似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郑道昭所写的护林摩崖石刻。”王久辛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住青山绿水的观念正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我要在文化的长河里追索,去找寻青山绿水的魂。”顺着这个灵感,他一鼓作气,写下了400行长诗《山葱茏,水葱茏》。

“这本诗集是政治与文学的结合,现实与梦想的结合,生活与诗歌的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极有意义的诗歌创作主题,我们应该更多地组织诗人、作家去为这样一种主题和体验创造作品。”陈崎嵘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正在参加两会的陈崎嵘对代表、委员在会上讨论的热情深感震动。“大家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前途的讨论非常热烈,有很多慷慨激昂的发言,这是对我们国家、我们这个时代充满的一种渴望和激情,也是一种创作的冲动。我们如何能够组织更多的诗人、作家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确实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大地的回声》的创作出版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18-03-16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