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教授课题组利用快速成形(也称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研制开发了颅颌面骨缺损修复的个性化替代物系列产品和制造设备,实现了颅颌面骨缺损个性化修复的数字化、精确化和大规模临床应用,精度比传统手工塑形提高10倍以上,手术效率提高80%。
我国每年因创伤、病变、车祸造成的颅颌面骨缺损患者达300多万人,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咀嚼、发声,甚至影响视觉和脑部功能,大多数需要植入骨替代物进行修复。因此,研发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制造技术从传统机械制造向生物与仿生制造发展的前沿方向。西安交大李涤尘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骨替代物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发明了基于医学影像数据和生物力学的个性化替代物原位设计方法、适应于个性化骨替代物的快速成形制造方法,以及形成促进替代物向活性骨组织转化的微观结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有效提高了个性化骨替代物修复质量。
该成果的个性化替代物产品、制造设备、手术器具销往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和制造单位,在医学临床取得重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表的3篇论文均获得国际著名出版集团Emerald“高度好评论文奖”,项目研究过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256篇,其中SCI收录42篇(他引189次),EI收录96篇,国内外机械工程和临床医学领域专家认为该项目:“是制造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的深度交叉”、“提供的精确植入物具有重要功能和完美的结果”、“促进了‘个体化’修复外科的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