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3/12 9:14:40
选择字号:
记者观会:核科普该升级了

■本报记者 陆琦

尽管7年过去了,但每每提到“核”,日本福岛核事故仍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建集团总经理顾军坦言,福岛核事故后,公众对核电安全问题极度敏感,“恐核”心态普遍,“反核”声浪高涨。

江苏连云港核废料处理项目前期工作受阻、江门核燃料产业园项目搁浅……人们对核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的担心,给核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认为,公众“谈核色变”的主要原因是,对核科学的原理以及核技术的进步不了解。日本福岛核电站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都是第一代核电站,而我国的核电站是从第二代起步,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第四代,安全性不可同日而语,完全能够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核技术换代了,我们的核科普是不是也该跟着升级了?

一方面,科普要从应急式向常态化转变,不能等到项目建设的节骨眼上才启动,或是等到有事故发生以后才开展,这样效果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在突出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同时,更应注重通俗化和贴近性,注重科普与日常生活结合,让公众听得懂、好理解。

《中国科学报》 (2018-03-12 第1版 要闻)
相关专题: 2018年两会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美丽的蓝色恒星群 石油开采可能引发了英国100多起地震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