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佳雯
“祝女代表、女工作人员、女记者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一早走进广东省代表团会场前,一块电子屏上刷出的字样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今天是3月8日。
上午全体会临近结束,主持人已经说完结束语站起身准备离场,又拿起话筒补充了一句:“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所有女代表节日快乐”。
走出会场,全国人大代表郭姣还在场外接受采访,工作人员匆匆赶来对郭娇说,三八节活动“就等你了!”看上去,处处都被尊重女性的氛围围绕。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提高不假,偶尔女性也会不无自豪地说,“你看,我们正在不断突破边界,在不断提高的社会地位中,越走越自由”。
但现实却未必如女代表们脸上的笑容那般美好。想起一位优秀的女科学家曾和我聊起她的科研经历时说,她当年出国进修时,女儿刚两岁,自己经常夜里想起孩子失声痛哭,哭完擦干眼泪再钻回实验室做实验。
她当然可以选择陪伴孩子成长,但她更明白在科研这条路上,你不拼,没有人会对你说,“我们等你!”
女科学家颜宁在“女科学家都去哪儿了”的演讲里也提到,她参加“瑞典结构生物学全国会议”时,看到会上50%的科学家都是女性感觉很惊讶。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学生中,申请博士的女生不在少数,但到求职时却大幅减少——她们面临着结婚生子。
延伸到此次两会颇受关注的幼儿托管、教育不足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女性科研人员和大多数职场女性一样,要在生育乃至照顾幼儿过程中付出一到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这很少会成为男性面临的问题,至少他们的人生不会被拿走四年。
所以,看上去处处是鲜花玫瑰,但一转身,无论哪个行业的女性还是会在工作和家庭的拉扯中,想要平衡而不得。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桎梏,很难在祥和欢乐的三八妇女节中消解。
《中国科学报》 (2018-03-0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