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赵春常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团队合作,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活体中HCT116结肠肿瘤与肝癌肿瘤的检测与区分。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应用化学》。
近年来,荧光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但发光在可见区/近红外一区的传统荧光探针通常面临生物组织穿透力差和在深层次生物组织内低分辨率等问题。
研究人员根据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发光、近红外二区发光具有组织穿透能力深并且深层次生物组织内高的分辨率等特点,创新设计合成了一个智能型纳米荧光探针,包含一个硫化氢可激活型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和一个“始终开启”型近红外一区染料。利用该探针,研究人员成功证实了可激活型探针相比“始终开启”探针具有特异性和靶向性等特点;近红外二区荧光相比一区荧光具有深层次生物组织内高的分辨率等优越性。据悉,该探针为第一例报道的可激活型近红外二区硫化氢纳米荧光探针。
《中国科学报》 (2018-03-07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