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23 9:24:09
选择字号:
知识当宴,跨年新姿势

 

■本报记者 张晶晶

岁末年初,开启全新一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仪式感。无论是雄心勃勃地写下新年计划,还是精挑细选一本新年手账或者日历,对于崭新的未来,人们总有天然期待。

社会变化快,伴随期待而来的,还有时代性的焦虑。毕竟新一年意味着又要年长一岁,翻翻自己的人生功劳簿,多少有些不满意。

这样的期待和焦虑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跨年方式——知识跨年。除了看四个小时的“歌舞升平”之外,大家有了另外一种选择。

新形式,大作为

说到知识跨年,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外号“罗胖”的罗振宇所创办的《时间的朋友》。从2015年开始,每年最后一天与大家准时相见。形式简单至极,罗振宇一人站在舞台上说满四小时。

以不久前结束的一场为例,2017年12月31日晚8:30到2018年1月1日凌晨00:30,数万人齐聚上海,在现场聆听罗振宇的演讲。同时还有更多人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跨年演讲,而负责直播的深圳卫视在同时段取得了全国第一的收视率。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跨年新形式。

“如此单一的形式,却能获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得益于扎实的内容与创新的形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副教授刘羽总结说。

的确,罗振宇跨年演讲进行的同时,朋友圈已经开始同步刷屏。新年第一天,关于跨年演讲的“干货”整理文章也迅速成为爆款热文,足见大众接受度之高。

从内容上看,2015、2016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内容涉及“妖股”“互联网恐慌”“资本寒冬”等,还洞察了五只“黑天鹅”。

2017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将主题定为“中国式机会”。与前两年的主题相比更加聚焦,视角更为宏大,将镜头对准中国,通过分析中国用户的迭代、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根植中国本土并发展壮大的代表性企业,用“动车组脑洞”“热带雨林脑洞”“比特化脑洞”“拔河脑洞”“终点站脑洞”“枢纽脑洞”这六大脑洞,对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深度剖析了国内种种商业现象和潜藏其中的机遇。定位“思想”,以知识观点分享为核心内容的节目形式,在跨年晚会眼花缭乱的竞争中可谓是一股“清流”,是来源于观众对于电视节目“思想内容”的渴求。

“除了《时间的朋友》之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浙江卫视也首次尝试了知识跨年——他们叫作思想跨年,但内容上是相似的。浙江卫视作为一线地方卫视,往年也是跨年演唱会中的佼佼者,他们能进行这样的尝试,很能说明问题。”刘羽分析说。

从形式上看,浙江卫视思想跨年远比《时间的朋友》来得丰富。首先主讲嘉宾就有四位——主持人马东、音乐人高晓松、作家吴晓波、“局座”张召忠,还有年轻人组成的提问团进行现场互动。同时还邀请了不同行业代表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观点,这其中包括演员迪丽热巴,以及京剧演员裘继戎。

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特别强调“科学力量”,有一系列嘉宾登场:“蛟龙”号首批潜航员、深潜英雄唐嘉陵,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学生、无人机勘探专家唐水亮等。

开脑洞,拼“干货”

相较于传统的歌舞跨年晚会,知识跨年形式上显然简单得多,既没有酷炫的舞美视效,也没有演艺明星唱跳带流量。形式极简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干货”。

担任浙江卫视思想跨年撰稿及导演职位的张志成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思想跨年的筹备过程中,在话题选取上着重考虑的是奋斗中的年轻人。

“迎击时代浪潮,他们更容易迷惘困惑;面对时代变革中的新趋势,他们也有更多年轻化的解读。针对这些问题,意见领袖进行观点分享,同时展开多角度的对话,进而把更客观更全面的观点和内容传递给观众,加深对热点社会问题的洞察和透视。”

以嘉宾吴晓波的演讲内容为例,他针对“年轻人的机会”这一话题,从100年前的1918年讲起,以当时毛泽东、陈独秀、胡适等有志青年在时代背景下的人生选择开篇,列举了1948年、1968年、1978年、1998年以及2008年,吴敬琏、袁隆平、柳传志、马化腾等几位不同年代优秀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奋斗故事。最后得出结论:机会既属于正在成长的“90后”“00后”,同样属于以袁隆平为代表的这代人,机遇永远属于不断创新的思考者。

如果说吴晓波的演讲维持了一贯的高水准,那么“局座”张召忠的表现则让人眼前一亮。平日更多是讲军事相关话题的他,担当了“中国制造”这一大主题,并且发挥出色,着实让人惊喜。他的演讲从秋裤到护肤品,从时事观点到人生经历,颇“接地气”,并且为年轻人所接受。

“他熟知‘90后’的聊天方式,容易与年轻观众打成一片。”刘羽分析说,“这四位主嘉宾的邀请可以说是非常花心思了,马东很擅长带节奏,能掌控全场,高晓松则善于发散,风趣幽默,吴晓波逻辑缜密,擅长理性思辨,张召忠则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的长辈。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如果说浙江卫视的思想跨年还能凭借不同的嘉宾带来一些新鲜感,那么《时间的朋友》可以说是直接以内容一搏胜负了。整整四个小时,只有罗振宇一人说完全场,如果内容无聊、无趣,很难抓住观众的目光。“从这点上说我非常佩服罗振宇的勇气,TED演讲形式国内这几年也并不陌生,发展得很快、很多,但在他之前,没人敢想能用演讲做一场四个小时的跨年。”刘羽指出。

看过《时间的朋友》的人知道,在演讲过程中,罗振宇经常会提到各种“牛人”的观点和想法。罗振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自己有一个想法:发生在“牛人”脑子里的事,比这个世界上真实发生的事还要重要。

“所以跨年演讲的筹备就是通过‘牛人’策划会和‘牛人’拜访实现的。第一年的时候,请了100个业内资深人士来开策划会。今年也去拜访了‘红杉’的沈南鹏、‘滴滴’的柳青、‘快手’的宿华、‘饿了么’的张旭豪等。牛人脑子里的事情,它其实更反映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变化和趋势。”

除了与各行各业的“牛人”亲密互动之外,在内容打造上,罗振宇总结的第二条密语是“极致迭代”。“迭代”是互联网中常用的一个词语,是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将迭代做到极致,是整个“得到”团队上下一以贯之的做事方式。

以丰盛对抗未知

除了《时间的朋友》以及浙江卫视思想跨年之外,吴晓波年终秀、王石跨年之夜也开始与大众见面,足见知识跨年这一形式之受欢迎程度。

为何这种原本不被看好的形式会如此蓬勃发展呢?“2017年电视文化节目出现井喷式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观众对真人秀出现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特征的一种反映。大家都非常焦虑,面对未知及不安,学习总是没有错的,听听成功人士怎么说总是没有错的。从根本上看,知识跨年这种形式的诞生,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刘羽认为。

在某大数据公司担任高级公关的王晴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自己已经连续两年关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并且也是“得到”App的忠实用户。谈到2017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自己收获最大的内容,她表示是“终点站脑洞”。“原来对于‘中国是世界工厂’这件事的认知被完全地刷新了,原来中国早已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兼具弹性和效率的供应链网络,无人能取代。任何高科技产品的大规模量产可能都离不开中国。这点让我非常意外,并且也充满自豪感。中国制造绝对不是低端廉价的代名词,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信且自豪。”

尽管罗振宇“把知识嚼碎了喂给你”的观点为许多人所不能接受,但从中受益并且成为忠实拥趸的人也不在少数。罗振宇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要做20年,而在第一年开讲的时候就卖了100张20年的票,不到一个小时卖光。“把时间的维度引入我们生命中,可以帮助我们作很多决策。我们应该可以做一些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大的事,所以才有了《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知识跨年,以丰盛对抗未知。岁月不饶人,愿你也未曾饶过岁月。

《中国科学报》 (2018-02-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