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强 魏龙 高超 杨林海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2/12 11:00:50
选择字号:
“远望号”上科技工作者:海上科学城“追星族”

 

远望七号船 刘斯亮摄
 
 
胡金辉在操纵雷达。 高超摄
 
田英国(中)在测试设备。 高超摄
 
雷国建在检修设备。 杨林海摄

 

1月20日上午,圆满完成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6号船停靠在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这也意味着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远望号”测量船被誉为“海上科学城”。2017年,“远望号”船队圆满完成了11次海上测控任务。在这里,科技日报记者看到,海上科学城里的“追星族”们逐梦于大洋、筑梦于太空,用实际行动为实现“航天梦”谱写时代华章。

金牌操作手胡金辉:大洋牵星“第一人”

一盆清水、一个乒乓球、一双筷子——一场游戏在激烈进行。涌浪猛烈拍打着船舷,船体跟着摇晃,水中的乒乓球翻转不停。电光石火间,一双筷子稳稳地夹住了乒乓球。

“又是胡金辉!”围观者喝彩。胡金辉——远望六号船测控技师、某型测控雷达的主操作手。

在海上对太空目标实施测控,首先要求操作手快速、准确、稳定地跟踪目标。而雷达操作手承担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利用雷达跟踪并捕获目标,这直接关系到海上测控任务的成败。他们是第一个在大洋上看到天上卫星的人,因而被称为大洋牵星“第一人”。

“玩这个小游戏不仅是为娱乐,更是为锻炼雷达操作手的眼力、腕力和臂力。”说起专业,胡金辉滔滔不绝,“船上的电磁波干扰、海平面折射干扰等都会对捕获目标产生影响。如何排除干扰迅速捕获目标,这就需要操作手有敏锐的观察力。左手控制‘方位’,右手控制‘俯仰’,两者结合相当于一手画圈、一手画方。为准确控制设备,则需要操作手双手极其娴熟而紧密地配合……”

在执行一次任务时,目标提前十几秒出现,天空还下着雨,目标不停闪烁跳跃难以捕获。胡金辉一下子懵了,脑袋里一片空白,手心里汗津津的,小腿直打颤。刚开始的紧张过去后,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找准预定轨道,凭着多年练就的绝技,迅速捕获目标。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太空交会对接,远望六号船需跟踪飞船100个圈次。100圈,圈圈都是考验。海况差、跟踪时间长,身体和心理都要禁受多重考验。在这场持久战中,胡金辉和他的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2013年,在执行任务时,面对前所未有的恶劣海况考验,他与同事精心测试维护设备,最终实现雷达天线“零故障”,圈圈跟踪精度均满足指标要求……

自从登上“远望号”,胡金辉已先后圆满完成了50余次任务。胡金辉说:“我的梦想是在岗位上一直干下去,尽自己所能为航天事业作些贡献。”

博士新船员田英国:为专业组插上效率的翅膀

丰富的理论和短缺的实践、丰满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两者遭遇,使远望六号船博士新船员田英国刚上船工作就被狠狠地打了脸。

第一次出海,就到了海况恶劣的印度洋,对别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的晕船让他叫苦不迭。

第一次上岗,陌生的设备、繁多的电路图、复杂的信号流程图,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执行任务,坐在监控台后,紧张的气氛、严密的流程,让负责卫星发射任务中一个微小环节的他,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使命的光荣。

困难总是要克服的。从基础原理学起、从基本操作做起,不明白的积极和岗位师傅交流,没弄懂的加班加点补课。基础打牢后,田英国进步飞快。仅用两个月时间,他就已经熟练掌握经纬仪测星、变形点检测等一系列操作,并弄懂其中原理,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光学岗位科技人员。

顺利度过见习期,他并没有停下钻研的脚步。执掌设备是对每名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田英国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发现设备不足并加以改正。

在一次对两台不同型号惯导设备进行数据离线比对时,他发现这种人工比对模式耗时耗力,操作步骤繁琐不说,精准程度和时效性也极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何不发挥特长,用自动化软件代替人工进行科学比对?对于长期在实验室里进行软件数据处理工作的田英国来说,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优化算法、整合界面,在一次次的尝试探索中,他成功开发出“测量船某型惯导数据离线比对软件”。这款软件首次运行就获得成功,将比对时间由10多分钟缩短至4分钟,比对精度也大大提高。

上船短短100天,新船员田英国自研了包括经纬仪测星优化软件、船舶高程计算软件等近10个小软件,为专业组插上了效率的翅膀,使海上测控更加精准。

系统工程师雷国建:陆海接力遥望“中国星”

从小就向往大海的雷国建,2008年大学毕业后,如愿来到“远望号”工作。可没想到的是,他被分配到了即将退出海上测控一线的远望二号船。“虽说远望二号船功勋卓著,可是停航意味着不能出海了呀!”雷国建情绪有些低落。

船不出海没关系,人没了斗志才最可怕。振作起来的雷国建在远望二号船,把卫星长管任务当作海上测控任务来执行,探索出“有人值班,无人值守”的新模式,将岗位人员由6人减至2人,顺利完成16颗卫星、1150余圈次的长管任务,为远望二号船测控历程画上了圆满句点。

2014年10月,远望七号船正式开工建造,雷国建被选为首批骨干赴设备研制厂所开始设备跟产学习和质量监督工作。

连续奋战600多个日夜,先后辗转10多个城市,他参与审阅设备设计图纸资料250余份,发现图纸错误20余处,解决设备问题50多个,牢牢守住了设备质量管控的关口,为远望七号船测控设备顺利建成、快速形成测控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6年5月,远望七号船建造后第一次全系统、全员额的综合演练就出现了问题——信号闪断!然而,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从线缆到插头,从硬件到软件逐一检查,都没找到症结所在。熟悉七号船的雷国建带领专业组人员加班加点逐一进行排查,问题最终定位为发射极化方式出现错误,彻底解决了重大技术问题。

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远望七号船是陆海接力测控第一棒。在一次目标即将进站的紧急情况下,一个设备保险丝熔断发出告警,雷国建紧急排查,成功定位故障部位,使设备恢复了正常工作。在雷国建的带领下,专业组连续奋战20个小时,为神舟飞船准确入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测控支持。他所带领的专业组,因业务能力精湛、完成任务圆满,被评为“精品团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