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红梅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2/8 21:30:37
选择字号:
南化公司永利铔厂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近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首批名单正式公布,中国石化南化公司的前身永利铔厂入选。创建于1934年的永利铔厂开创了中国制酸工业的先河,是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此次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不仅有利于永利铔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更将有力促进其蕴含的“实业报国”精神发扬光大。

据悉,永利铔厂始建于1934年,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化工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其创始人为中国化工先驱范旭东、侯德榜等。1937年,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生产出合格硫酸。同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包“红三角”牌硫酸铔(时称肥田粉)。永利铔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化工厂,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联合化工企业,号称“远东第一大厂”。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均出自该厂,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据介绍,南化公司现有永利铔厂时期主要工业遗存包括:1936年从美国进口原料建造的硝酸吸收塔及厂房等。永利铔厂投产半年即遭日寇觊觎,范旭东、侯德榜明确表示“宁举丧,不受奠仪”,日寇军机先后投下87枚炸弹,铔厂毁坏殆尽。抗战初期,永利铔厂硝酸生产设备为前线源源不断提供硝酸铵等军用物资。铔厂沦陷后遭疯狂掳掠,日寇更将全套硝酸设备,包括8座吸收塔、1座氧化塔、一座浓硝塔等共计28套设备1482件,以及价值4万美元的铂金网,拆卸运往日本九州,重新安装用于军事生产。抗战胜利后,侯德榜等先辈通过盟军总部艰难交涉,硝酸塔设备重回铔厂,一直生产运行到2011年光荣引退,现为不可移动工业文物矗立在南化公司装置区。1936年采购自德国的压缩机。这是生产出中国第一包肥田粉(化肥)的核心设备,该设备运行了52年,是重要的历史工业遗存。现以“永利旧物”为名展示于南化公司厂区,教育后来者传承创业先驱精神,振兴民族化工事业。碉堡。1937年永利铔厂沦陷后成为日军陆军部驻地,碉堡炮楼由日军所建,是日军侵华并大肆进行经济掳掠的重要证据。1936年启用的西式办公楼及别墅五幢。1934-1936年间与工厂同步建设,主要用于驻厂专家居住。

永利铔厂将科学技术和人才作为创建和发展企业的基石,凝聚培养了一大批的精英人才。首任厂长侯德榜是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发明人,世界制碱业的权威,解放后曾任化工部副部长,是新中国化肥和农用化工的奠基人。第二任厂长傅冰芝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参与当时最大航空母舰的设计绘图,抗日战争期间主持了永利铔厂西撤入川,创建永利川厂和战后永利铔厂重建等工作。第三任厂长李承干曾经是金陵兵工厂、重庆理工大学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前,其为保护永利铔厂发挥了重要作用。永利宁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姜圣阶领导了中国第一台高压容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后成为我国著名核工业专家。

永利铔厂后来发展为南京永利宁厂、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和现今的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南化公司是我国化学肥料、催化剂、高压容器、有机中间体和橡胶助剂发源地,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和化工机械制造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南化公司共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8项,1981年至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一等奖5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8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永利铔厂工业遗产及其蕴含的宝贵精神遗产始终传承并鼓舞影响着今天的人们,以永利“四大信条”精神为脉络建成的南化公司厂史陈列馆是“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南化公司站”参观线路之一,目前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民族化学工业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媒体等各界访客100余批次。

近年来,南化公司高度重视企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目前正在进一步进行历史追溯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同时积极融入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规划,研究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将其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让工业遗产在企业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发挥精神传承价值。(计红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