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2/5 9:25:34
选择字号:
全力做好院京区“HEALTH”工程建设
中科院行管局:防治并举 健体安康

 

■高雅丽

①随队医生为参加上饶休养活动的院士做每日体检。

②位于中关村医院的“中科院骨干人才诊疗专区”。

③重点科研团队健康保障工作启动科学健身。

伴随“率先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中科院京区“3H”工程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为保护好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维护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斗力,中科院行管局根据中科院科研工作特点,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整合医疗资源,做强诊断治疗平台,补足预防康养短板,在京区搭建了具有中科院特色的“宣管医养”健康服务体系。新年刚过,记者就在行管局健康管理处(以下简称健康处)同志的带领下,实地探访京区“HEALTH”工程建设的成果。

探访的第一站自然是位于中关村腹地的中关村医院。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健康处的同志简要介绍了行管局对做好京区“HEALTH”工作的基本思考。

“‘宣管医养’健康服务体系结合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优势。”健康处的同志表示,“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因此,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等工作让科研人员不生病、少生病是我们的最高目标。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又要考虑京区的实际需求,要把现代医学的优势也充分地发挥出来,努力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京区科研人员的人数在全院来说最为集中,保障压力相对较大,行管局把“宣管医养”四方面工作按“紧急需求”和“重要需求”两个维度作了排布:首先缓解京区科研骨干“看病难”“看名医难”“住名院难”迫切需求;其次重点保障各领域领军人才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团队骨干的身体健康,防范重大疾病发生,推进个性化健康管理。同时,开展“养老保健”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以实现“HEALTH”工程“防治并举、健体安康”的整体目标。“但是,当时中科院没有附属医院这类医疗实体,所以就有了合作建设中关村医院的想法。”健康处的同志说。

中关村医院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西郊门诊部,1957年正式建院,1964年移交地方管理。“3H”工程启动后,为解决京区缺乏医疗实体的短板,经过两年协调,行管局与海淀区政府于2014年3月签订《合作共建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框架协议》,明确建立以中关村医院为龙头、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科院系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合作共享体系。

2015年11月,中关村医院加挂“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院牌。2016年5月,行管局与海淀区公共委、卫计委共同成立了中科院中关村医院理事会、监事会、院务会,建立运行和定期联络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搭建了绿色通道、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巡诊、重大活动保障等5个支撑服务平台,集合多方力量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京区“HEALTH”工程“宣管医养”联动机制有了支撑基础。

走出中关村医院急诊楼六层电梯,迎面就看到“中科院骨干人才诊疗专区”一行醒目的大字,向左穿过防火门,一个安静、整洁的诊区就呈现在眼前。这里有独立的挂号台、诊疗区,邀请到10余位来自北大医院、北医三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单位的名医和12位中关村医院特色科室的专家常年出诊。不仅如此,还开通了预约服务渠道、优先安排辅检治疗、构建住院转诊通道,使就医等候时间平均减少50%以上,满足科研骨干“看名医”“住名院”的需求。2016年3月开通至2017年12月底,京区院属各单位7758人纳入绿色通道服务,7250人次就诊,回访满意率100%,“绿色通道”实至名归。

“绿色通道的开通,使‘就医问诊’‘绿色转诊’‘术后康复’有了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HEALTH’工程的‘紧急需求’。”健康处的同志说,“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了针对‘重要需求’的服务,这更多地体现在‘健康管理’层面。”

行管局以中科院院士、重点科研团队负责人等领军人才为重点服务对象,将集中健康休养与强化健康管理相结合,组建专家团队,制定了涵盖健康评估、科学运动、膳食营养、中医养生、心理健康、后续跟踪等一系列规范标准,启动领军人才健康休养活动,12名院士分批来到福建平潭岛、江西上饶集中休养,收到较好效果,受到参与人员一致肯定。

针对重点科研团队工作实际和健康需求,行管局探索持续健康跟踪保障新模式,试点启动FAST、万米深潜等9个团队的健康保障工作。针对长期野外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健康保障标准和程序,充分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子监测设备,分别在科考前期、中期、后期持续为团队成员提供健康评估、生理指标监测、数据异常提醒、疾病应急保障、健康跟踪管理等服务。此外,安排医护人员保障第十七、十八次院士大会和院士增选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平台进入实质性服务状态。

2017年,行管局联合海淀区卫计委、北京肿瘤医院,建立京区院所科研骨干重大疾病筛查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肿瘤筛查防治工作,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已完成的2个片区18个院所中,筛查出高危人员413人、高危项675项,发现重大阳性10人。确诊的3人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2位在职同志已经返回工作岗位。

“在‘健康管理’的工作计划里,除了刚才介绍的内容外,‘养老保健’‘成果应用’是结合在一起考虑的。也就是说,我们把中科院在 基础领域的科研成果,与健康服务的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健康处的同志介绍说。

在中关村医院四层的体检中心,笔者看到参加第二期健康管理的科研骨干们正在进行“体适能”检测。“体适能”检测主要检查人体成分、柔韧度、肌肉力量、选择反应速度等等,检测结果连同常规体检的结果、可穿戴电子应用设备收集到的日常数据,动态导入到行管局联合微电子所和中关村医院共同打造的“中科健康管理云平台”,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帮助医生全面了解受测者身体的基本情况,进而按照高危人群、高风险慢性病人群、低风险慢性病人群、普通健康人群等四类进行区分,经过健康评估、干预管理、效果评价等阶段,实施全方位、个性化、连续性健康管理。两年来,京区40余个院所的14位院士、355名骨干人才参与其中,70%参与者的健康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

看到这里,笔者不禁感叹行管局工作的细致与用心。“其实,刚才您看到听到的,还都只能称为是‘点’上的工作。我们还有两大块‘面’上的工作,那就是‘健康巡诊’和‘健康教育’。”健康处的同志说。

“健康巡诊”主要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是为了节省科研骨干们的时间,行管局根据各院所和科研人员实际需求,会同中关村医院在信息工程所、电子所试点开展上门诊疗、核报医疗费用、团队健康管理、建设健康食堂等。二是为保障好居住在中关村地区和风林绿洲社区的院机关离休干部就医需求,中关村医院与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合作,开展上门健康巡诊活动。每年完成家庭医生式服务12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离休干部看病取药困难的问题。5年来,先后为王元、何祚庥、陈家镛等十数位院士提供各项医疗服务80多次,李佩先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也得到了中关村医院的悉心照料。此外,从2015年初至今,还在京区各院所举办义诊咨询20余次,受众8400余人次。

“健康教育”则着眼于普及健康知识、帮助科研人员建立正确的健康管理观念。据介绍,2014年以来,行管局逐步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建立了覆盖京区院所的健康教育网络:线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健康教育视频、微课等开展手机终端、网上在线健康知识宣讲;线下,在京区40多个院所开展健康教育宣讲活动87场,组织健康知识巡展30余次,受众人员达到1.1万余人次。

在完成这些“重要又紧急”的工作的同时,行管局也着手进行“重要而不紧急”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京区“HEALTH”工程建设行稳致远。

一是摸清家底。行管局与北大医学部联合开展京区院所健康与卫生保健状况调查,全面采集、分析、掌握京区科研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和健康管理工作现状。组建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牵头成立院后勤协会健康管理联盟,为健康管理出谋划策,助力科学决策。

二是提升科研机构医务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行管局建立院所医务人员在职进修学习机制,组织600多人次参加中关村医院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和科研教学活动,通过“人才委培”方式,使健康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闭环。

三是推进运动健身。走访路上,在中关村科育社区、中关村体育活动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笔者都看到科研人员运动的身影。健康处的同志介绍说,针对科研人员常见的健康问题,行管局启动科研骨干人才健步走系列活动,每周一个主题,由运动专家在现场带领科研人员科学健身。几年来,行管局还充分利用既有体育场馆,承办协办院各类体育赛事85场,活动覆盖9万人次;联动地方街道社区,在科研人员居住密集的中关村、亚运村、奥运村等地居民小区,布设并维护公共健身器材设施,中关村体育场每天开放2个小时供科研人员晨练,打造科研人员身边的健康加油站。

2017年10月,行管局联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海淀区卫计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发起“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活动”,吹响了向“HEALTH”工程建设终极目标进军的号角。

身体健康是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的必要条件,也是中科院“率先行动”升级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面对党、国家和人民对中科院这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托,行管局将继续以维护、保护、爱护科研骨干人才身心健康为核心,加快“HEALTH工程”建设,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最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助力中科院做好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先锋。

《中国科学报》 (2018-02-05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