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学习札记
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我国跟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制约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GDP增长带来的财富。除了国际竞争,国内也面临两大挑战:人口红利骤减、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依靠人口红利发展和依靠资源环境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求我们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科技实力的战略选择。但是,有了创新驱动这个方向还不够,创新要实干,创新要兑现。
首先,我们必须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赶超甚至引领的步伐。其次,要围绕如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来进行机制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突破产学研之间的壁垒,形成深度融合。第三,我国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缺乏统筹的问题,导致科研重复立项、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和浪费,科技资源分配的公开透明度也亟待提高。因此,要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完善同行评审机制,让资源更多分配给真正能出成果的科研团队。最后,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变,加速培养一支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在管理体制上灵活创新,激发出科学家、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激情。——樊代明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胃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融会贯通
纵观国际,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全球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掌握主动。时至今日,我们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仍是不争的事实。这与过度行政化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不无关系,许多应由市场决定的技术方向和路线都由政府直接决定,结果事与愿违,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科技资源大量浪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在发达国家,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绝对主体,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难以胜此重任。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我国科研创新体系中的软肋,也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企业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驱动战略的成败。
发挥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需要成熟、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以转变职能为目标,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筛选作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统筹科学家、企业家广泛参与,共同攻克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开发滞后这一难题。(本报记者陈欢欢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2-0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