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红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11 9:45:25
选择字号:
廿八载搭起科学基金工作四梁八柱
——写在师昌绪先生诞辰100周年

 

■郝红全

师昌绪先生是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我国科学基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召开纪念师昌绪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回顾师昌绪先生在科学基金初创时期开展的开拓性工作,追忆和学习师昌绪先生的爱国奋斗精神和崇高做人风范。

1986年,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师先生担任副主任。为了全身心投入科学基金事业,他把组织人事关系迁入自然科学基金委,直到今天,师先生仍是自然科学基金委曾在编的唯一一位院士。师先生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28年,为中国科学基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师先生主张,自然科学基金委首先应定位为一个学术组织,而后才是评审管理机构。他要求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在学术方面具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以保证科学基金资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他要求工作人员对全国基础研究队伍、设施及水平进行深入调研。在师先生倡议并亲自组织下,“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丛书(54本)得以问世。学科发展战略调研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大家的组织协调能力,为高效开展评审工作打下重要基础。时至今日,师先生开创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思想仍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师先生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以下简称《成果选编》),他不但主持确定《指南》《成果选编》的结构框架,更是亲自对《成果选编》进行字斟句酌的修改,工作非常负责。此外,师先生还创办了《中国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后为中英文版《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直接推动“数学天元基金”的设立。这些工作搭起了科学基金的四梁八柱。

为了扩大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科技界的影响,增强工作人员对全国科技情况的了解,师先生主张要积极承担其他国家科技任务。1989年,原国家计委委托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审工作。由于涉及学科范围广泛,评审难度很大。在师昌绪先生主持下,经过几年的实践,最后确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办法,一直沿用至今。2004年,在纪念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上,师昌绪先生被授予“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1987年,原国家科委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工作交给自然科学基金委,这项工作在师先生的亲自组织下得以顺利开展,在科技界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1989年,经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投票推选,师先生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代表自然科学基金委参加当年9月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师先生在科技界享有很高声誉,除了科技成就高、管理工作公平公正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平等地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从不谄媚上级、从不利用权力和学术权威压制别人。他敢于直言,因为他一心为公,绝不掺杂个人利益。师先生曾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机关、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部门工作,不管到哪里,他总能团结大家共同干事创业,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师先生青少年时期,国内战乱不已,日寇入侵以致他颠沛流离,使他立下强国之志。在美留学7年,他接触广泛,在争取回国的斗争中成为骨干分子。回国后,不管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他的科技强国志向从未改变、愈久弥坚。师先生的爱国奋斗精神,值得当今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学习。

师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人生哲理和大家风范为正在推进的科学基金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力量,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同志们将学习和发扬师先生的改革精神、勇于担当负责的精神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传承他的家国情怀和高贵品格,不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成效,支持基础研究繁荣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永远怀念师昌绪先生!

(作者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科学报》 (2018-12-1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