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海 朱汉斌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2/7 12:24:12
选择字号:
中科院南海所开发一种多重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

 

记者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张黎研究团队利用多重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沉积物对海洋底栖鱼类中重金属镉累积等方面获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相继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有害物质期刊》。

海洋重金属污染是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广受关注的环境问题。重金属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赋存,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沉积物重金属超标现象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因此,厘清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生物有多大危害,有多少可进入生态系统中,是准确评估其污染状况、制定修复策略的重要依据。

张黎团队开发了一种多重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在实验模拟体系中人为添加重金属镉同位素110Cd、111Cd和113Cd,首次对海洋底栖鱼类(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从水相、沉积物相和食物相同步吸收镉的生物动力学过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有效的模拟预测虾虎鱼长期累积镉的动态变化,可广泛适用于多种水生生物在复杂重金属暴露场景中生物累积机制的研究。

同时,该团队研究发现,虾虎鱼从沉积物中吸收镉的能力很低,仅为从海水中吸收镉的能力的万分之一。在该实验条件下(模拟未受镉污染情况,如大亚湾部分站位),虾虎鱼体内仅有约5%的镉来自于沉积物,而大部分的镉来自于海水和食物。然而,随着鱼类生活环境中沉积物镉浓度的升高,鱼将从沉积物获得更多的镉。在镉的沉积物/水相分配系数大于6×104 L kg-1(接近于我国三类沉积物标准)的环境中,沉积物贡献了鱼体内超过50%的镉。

该研究结果表明,受重金属污染的海洋沉积物会导致底栖鱼类体内重金属的高累积。而底栖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因此,对受污染的沉积物进行人工修复,降低重金属的水平或生物可利用性,对于生态健康和渔业资源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8b00027?journalCode=esthag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830839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