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 |
专家建议依靠科技手段指导防治 |
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今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
据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1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1万人。
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与此同时,性传播为当前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十三五”艾滋病防治的目标是“3个90%”: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患者比例达90%以上,诊断发现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研究员吴尊友表示,应该用科学技术手段指导防治工作。围绕传染源、发现传染源、治疗传染源,让感染者变成非传染源,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提出把到2020年实现3个90%作为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标,以此使73%以上的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减少新感染,从而达到终止艾滋病流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