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1月7日讯(记者黄辛)今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南发俊课题组和高召兵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片已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开展临床研究。
癫痫是神经内科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接近1%,中国有近1000万癫痫患者。癫痫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但约1/3的癫痫患者对现有药物均不敏感。临床上迫切需要针对新型靶点的抗癫痫新药。
钾通道KCNQ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抗癫痫新靶点,首个且唯一靶向该通道的抗癫痫药物瑞替加滨于2011年上市。瑞替加滨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对部分难治性癫痫以及癫痫性脑病有效。然而,因瑞替加滨药品本身存在化学稳定性差及代谢特性不佳等缺点,部分长期用药患者产生严重的剂量相关的皮肤及视网膜色素沉着等毒副作用。该药品于2013年被黑框警告,并在2017年撤市。
不过,国际上靶向KCNQ的抗癫痫药物研发方兴未艾。基于瑞替加滨结构改造的二代抗癫痫新药XEN1101已于近期完成I期临床试验;瑞替加滨近期亦被重拾开发,用于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
据悉,派恩加滨是克服了瑞替加滨化学结构不稳定和代谢特性不佳、靶向钾通道KCNQ的新一代抗癫痫候选新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临床前研究显示,与瑞替加滨相比,派恩加滨具有化学稳定性优良、脑内高分布等特点,不仅降低了色素沉着风险,也显著提高了其体内抗癫痫药效,在包括难治性癫痫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上显示出良好抗癫痫效应。
专家表示,经进一步临床试验,派恩加滨有望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est/Only-in-class KCNQ调节剂”的抗癫痫新药,为众多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新选择。
《中国科学报》 (2018-11-0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