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0/29 15:11:09
选择字号:
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将引发北京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机器换人”的担忧和技术失业的恐慌与日俱增。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

近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动态匹配视角下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与应对研究”项目开题论证会上,项目主持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何勤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将引发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政府应提高警觉性,提前布局政策,以“平抑破坏效应”,应对可能出现的就业问题。

何勤表示,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开始在部分行业显现,政府角色进入并主动作为的时期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调整的机遇。

“与历史上一般技术冲击显著不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引发的就业结构问题不是单纯的岗位调整,也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本流动,它既有社会保障托底的潜在压力,又有引发失业心理恐慌的严峻风险。”何勤说。

她建议,要抓住机遇,在外部冲击和内部调整的共同作用下,使人工智能与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关系由单向影响、被动适应转为双向互动、主动适应,最终达到动态匹配的理想状态。

“系统化构建产业、人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区域联动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从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心理疏导、区域联动四条路径着手,就有可能在解决北京市就业结构,降低劳动者就业转换成本,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科学管理和劳动力市场平稳过渡的双重目标。”何勤说。

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向作用,风险中也隐藏着机遇。“人工智能进步技术会带来失业压力的增加,但并不意味着只能对失业风险进行被动防范。”何勤说。

她认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制定劳动力市场调整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力能力转型升级,提高人才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带动就业,使得技术升级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同时,应重点研究中等技能劳动者的失业、能力转型升级问题;高技能人才的引进问题、高低技能人员的合理配置问题、中低劳动人群因技术失业带来的社会心理恐慌问题。

此外,何勤介绍,他们将在“动态匹配视角下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与应对研究”项目中,采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科学、大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研究项目将既考虑技术因素,也考虑人本因素;既关注宏观层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也关注微观层面对人的心理冲击;既有纵向的历史考察,也有横向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既有静态的现状分析,也有动态的趋势预测及动态适配研究;既考虑人工智能政策红利,也加入北京新的城市规划、人口疏解等政策约束条件,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何勤说。(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