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卓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22 13:36:55
选择字号:
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合作为科技插上腾飞翅膀

天目湖站


溧阳市与天目湖站合作共建签约仪式


所长沈吉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湖泊岸边漂浮着一层令人作呕的蓝绿色泡沫,这就是所谓的“蓝藻水华”。水华的大面积爆发,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存水环境。

保护赖以生存的水家园,还水面一片洁净是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使命之一。如今,研究所依托院地合作建起的湖泊生态系统观测平台,推出了一批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成功化解了太湖、巢湖、天津于桥水库等不同水源地的供水危机。

这些面向不同生境、不同人类活动强度的科研平台,加强了研究所的学科集成创新能力,巩固了产学研链条,为“十三五”国家湖泊及流域水环境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走向大规模应用夯实了基础。

合作方能共赢

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外,是一片生意盎然的常绿阔叶林景观,一汪湖水清澈见底。这里,流域范围内从大气、土壤、水质到地表营养盐迁移,均被科研人员实时监控着。

“面向全球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等国际科学前沿,我们建设了一系列这样的野外台站。”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沈吉告诉记者,作为研究所与江苏省溧阳市所地合作的产物,研究人员通过在天目湖站积累观测数据,为解决当地湖泊与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着重要的科技支撑。

社会需求始终是研究所的学科创新动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所便和江苏省无锡市合作建立了太湖湖泊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如今,这里基于遥感监测技术和湖泊光学理论建立起的蓝藻水华预测预警系统,为太湖连续多年实现“安全度夏”提供了有力支持。

“太湖站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也是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全球湖泊生态观测网络重点站。”沈吉介绍,这些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建起的湖泊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水源地安全保障平台,推动了研究所的学科建设。

据了解,当前研究所已与我国许多湖库所在地的政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研究所提供人才资源、技术储备,联合建立研究站,共同推进了研究成果的升级和转化。

沈吉介绍,这些依托院地合作建起的观测平台,促进了研究所物理湖泊、湖泊生物生态、湖泊沉积和湖泊环境工程等学科的融合,在流域尺度上,与社会经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产业结构规划等结合,发展了我国湖泊与流域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带动了研究所湖泊流域治理应用研究的集成创新。

如今,随着鄱阳湖、呼伦湖、抚仙湖和天目湖站的陆续建成,逐步完善起了我国通江湖泊、半干旱区湖泊、深水湖泊和东南湿润丘陵山区湖泊观测体系,借助这些科研平台,研究所实现了对不同类型湖泊野外观测数据的积累。

加固产学研链条

除与地方政府合作外,目前研究所还在努力探索多种院地合作模式。“包括所办企业、所企合作、中外合作、产业联盟,这些模式使研究所的产学研链条日益牢固起来。”

沈吉介绍,通过创办自有企业,研究所产学研一体化的“强联系纽带 ”平台快速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此外,通过专利技术的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的所企合作模式,和与国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相互访学,联合建立科学研究站点,以及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研发机构、高校、企业等方式,都让研究所与他人优势互补形成“大兵团”协同作战模式,提升了成果的转化效率。

在院地合作的管理机制方面,研究所还通过构建组织管理体系,促进人员交流以及强化成果产出管理来加强产学研链条的顺利形成。

“我们以分管科研的副所长为领导主抓产学研合作工作,以科技处为主管业务部门,设专人专岗专职从事产学研合作相关工作,以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等相关科研室为产学研合作支撑机构,想以此推动产学研工作的高效开展。”沈吉表示。

此外,研究所还以科技副职、挂职等形式向地方派出科研人员,促进了与地方的合作交流。

据了解,研究所长期从事区域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研究和实践,如今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转型方面,开创了一套“社区参与、科技助力、村民在地化的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模式探索和管理机制优化提升,进一步系统整合了农村资源环境整治新技术、农业产业及产业链发展知识和技术、社会参与及多主体共建管治模式等架构体系,成功运营起知识村庄并成功开展示范,试点村庄——江苏省句容市陈庄被列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一批试点乡村。

“十三五”有新动作

“十三五”期间,为整合研究所资源,提高湖泊及流域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技术研发能力,研究所拟成立“湖泊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中心将围绕我国湖泊面临的突出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联合院湖泊及流域水环境相关学科的力量,吸引国内外从事湖泊环境保护事业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个人参加合作,协同攻关。”沈吉表示,他们将就我国湖泊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开展研究,进行工程化的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

据介绍,满足国家和地方对湖泊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强烈需求,建成国际一流的湖泊及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创新集成基地、湖泊治理工程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应用基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平台是研究所的长期规划。

“至2020年,力争使研究中心在环境感知与预警、底泥蓝藻早期处理、复合污染诊断与治理、环境微生物降解、人工构造湿地、大型浅水湖泊流域水质管理平台等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沈吉表示。

众所周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地区,其可持续性状态关乎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该地区重大问题的研究并应用于政府区域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所还拟成立“长江三角洲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心拟设战略研究部、技术研发部以及发展规划部。重点研究‘长三角’城市与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发展与空间协调;人口、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容量;城市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遥感动态监测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集成模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承担起“长三角”不同尺度、不同自然单元区域发展总体和专项规划任务。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