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芳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1/13 22:38:00
选择字号: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杨莉 :深耕AKI领域,做“健康中国”守护者

 

 

在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中,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温婉低调的杨莉教授和开朗热情的许琪研究员(《“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许琪:在脑疾病领域捕获“真凶”》)看起来性格反差明显,然而两人却是一对颇有渊源的姐妹花。两人同于199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本科同一宿舍上下铺的好姐妹。两人这次同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令人称道不已。

杨莉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急性肾损伤(AKI)临床防治及发病机制研究,并组织创建AKI自动化预警系统,可从根本上解决漏误诊难题。

据杨莉教授介绍,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原因很多,比如说药物毒性、蜂蜇伤,食物中毒物(比如毒蘑菇)、剧烈运动、夏天儿童发腹泻脱水、泌尿系结石等都有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

“在中国,每年至少有300万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这是一种患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存活的病人中约有一半会进展为慢性肾脏病,然而如今临床漏误诊率却高达7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莉教授用一组数字介绍了中国急性肾损伤领域所面临的严峻现状。相较于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几乎鲜为人知。但事实上,这种以急性肾功能减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正逐年攀升,20%-50%的高致死率让它在近十多年内成为了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备受关注。

2014年,杨莉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牵头组建了中国急性肾损伤研究协作组,并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44所医院展开了AKI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非常惊人。”杨莉说,“在2013年的200多万例患者中,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检出率仅为2%。”解决这些炙手问题早已刻不容缓,但面对国内AKI高漏误诊率、高死亡率、高医疗消耗(约占全国医疗总消耗的10%)现状的多重挑战,研究团队又该从哪里下手?

由于中国在AKI领域的系统研究刚刚起步,临床诊疗亟待改进,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医院。因此,在通过对中国AKI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细致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后,杨莉和她的团队决定先从临床研究中对实践影响最大、也最关键的早期诊断环节入手。“这其实也是最薄弱的一环,”杨莉解释说,“很多医生对这一疾病的关注度不够,同时考虑到急性肾损伤发病的广泛性和病情的高度复杂性,除非是肾脏专业的医生,否则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就会受到很大限制。”AKI的原发病因极其复杂多样,治疗过程中的“大手术”、很多治疗药物、有创检查,心脑血管、肺脏、肝脏等各器官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包括严重感染和病理妊娠等疾病状态,甚至运动过量、暴饮暴食、环境污染、昆虫叮咬或都会诱发AKI。而其中药物引起的AKI在中国需要特别引起关注。“肾脏作为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容易发生治疗药物的凝聚和蓄积,因此首当其冲会成为最易受到药物损害的器官。”杨莉解释。

针对中国的急性肾损伤临床监测不足、药物性肾损伤发病率高的特点,杨莉的研究团队提出了适合中国临床实践,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适性的AKI修订标准。如今这一标准已被纳入国际上新的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并在临床中展开应用。但仅仅只有诊断标准还不够。

“现今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措施可以逆转AKI,但数据显示,如果能够普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可以显著降低AKI患者的死亡风险。如果有肾脏科医生参与治疗,死亡风险还会降低30%-40%。”在杨莉看来,想从根本上解决漏误诊难题,创建并在全国医院推广急性肾损伤自动化预警系统以及急性肾损伤团队诊疗模式势在必行。“这套预警系统直接连接医院的检测系统,只要病人信息包含相关数据,系统就能自动捕捉诊断,同时让肾科医生也参与到病人的治疗中来。”在临床试运行中,可以降低60-70%的漏误诊率。此外,杨莉还建立了药物性肾损伤标准化诊疗路径,使急性药物过敏性肾损伤的鉴别诊断率提高了20%-30%。

迄今为止,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治疗药物同样非常欠缺。经过一系列抽丝剥茧式的研究工作,在探索肾损伤后免疫损伤、组织修复、器官纤维化的系列研究中,杨莉发现了肾脏的天然自我防御机制,以及肾脏损伤后纤维化的启动机制,并且在动物模型中证实了可以有效减轻肾损伤、早期阻断肾脏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为开发有效的肾脏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除了科研本身的魅力,我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病人的临床需求。”从事AKI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已有21年的杨莉,至今对15年前一名产后尿毒症的患者印象深刻,“她只有28岁,多器官衰竭,病情危重。口鼻中涌出带血的粉红色泡沫痰、无法呼吸。家人做了最坏的准备,打算放弃进一步治疗。”但是杨莉不愿轻易言弃,“生命的价值是不能估价和衡量的,我真的非常想把她的命抢回来。”患者病情瞬息变化,透析、血浆置换、药物应用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在抢救和治疗的3个月时间里,杨莉每天守着病人到深夜,陪着她、鼓励她。有一天清晨,杨莉看见病人孱弱地靠在床头吸着氧气,用颤抖不停的手极其缓慢地绣着一副十字绣,杨莉说那刻忽然感觉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坚持下去的勇气。杨莉对病人说,等你绣完了我就放你回家。3个月后,在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病人竟然真的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了。“当医生的成就感很多,这名病人出院当天把完成的十字绣送给了我。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对科研事业和每一位患者,杨莉都尽心尽力全情投入。而作为一名女性和母亲,她还要尽力挤出时间去陪伴孩子。杨莉至今记得一次哄儿子睡觉,因为工作实在太累,故事讲着讲着就串到给医学生讲病房记录去了,“背了一大堆病房记录后,他还没睡,我先睡着了。”也许是受到家人耳濡目染的影响,如今杨莉12岁的儿子,对生物学显示出了非常的天分和兴趣,也常常以“有一个能治病救人的医生妈妈”而骄傲。

如今,杨莉所在的北大医院的肾脏病专业已经连续七年在全国排名第一,她个人也作为国际急性肾损伤专家共识组里唯一一名中国成员,在国际上代表国家发出中国的学术声音。“我的导师是被誉为‘中国肾脏病之母’的王海燕老师,作为一名对中国肾脏病学和内科学贡献巨大的医学家和教育家,她对事业的忠诚度和热情一直到77岁去世时都未曾衰减过。她是我一直的榜样。”杨莉表示,未来她会继续深耕AKI领域,和中国肾脏病的同道们一起尽快全面提升中国急性肾损伤的诊疗水平,让中国在这个疾病领域能够冲到世界一流:“这也是我从事AKI领域研究以来一直的愿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