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叶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3 16:07:59
选择字号:
董建增:给凶险的房颤一颗“定心丸”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房激动的频率是正常人的4~8 倍,心跳频率是正常人的2~3 倍,不仅快,而且绝对不整齐。房颤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外周血管栓塞、心力衰竭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威胁。与这些数字、并发症打交道二十多年,作为中国房颤导管消融事业开创者之一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董建增,依然如履薄冰。

万分凶险的房颤

从1993 年就从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工作的董建增介绍说,心血管疾病有两个不好治,一个是心衰,一个是房颤。房颤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往往是老龄化或多种疾病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起来尤为困难。

长久以来,治疗房颤的药物不多,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房颤的常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房颤。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以降低卒中风险,但患者依然长期生活在战战兢兢中。从医的第一个10年,董建增痛心而无奈。

2003 年,得知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要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研究和推广房颤消融治疗技术,董建增十分激动,他来到北京,全身心投入到房颤的研究、治疗攻关队伍中。经过十几年的攻关,董建增所在的团队在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抗凝治疗、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提高房颤患者医疗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该治疗方法,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室的一颗定心丸

董建增刚下手术台,记者问他,“房颤治疗复杂,您有医患关系困扰吗?”

董建增说,“我们是国内首先做这项治疗的,患者对我们很信任,我会实事求是地告诉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复发率,相比矛盾,更多的是压力。

“手术是局部麻醉,患者的意识清醒,术者依然能感受到患者的担忧和紧张,董主任在这时候会向患者介绍自己,让患者放心,像给患者吃了颗定心丸,”与董建增共事近7 年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松南说,“医生很忙,董主任更忙,而这几句举重若轻的话,是对患者的关爱和对工作的敬重,对我们是一种无可言说的言传身教。”

安贞医院承接着来自全国的房颤心衰疑难病例,科室主任马长生和董建增无疑负责这些病例中难度更高的,“临床上的麻烦复杂病例交给主任,他们对病患和我们都温和谦谦,但在下诊断建议和出手术方案的时候雷厉风行,有他在很放心。”李松南说。

董建增的一位仝姓患者说,“手术过程中非常紧张,董主任一句“老仝放心吧”,打消了我的顾虑,手术很顺利,效果也很好。术后,我偷偷准备了一份礼物,却发现根本没有机会送给他。”

守住防治两头的带头人

董建增今年完成了近千例房颤消融术,培养了大批高技术水准的介入治疗人才。但董建增说,“老龄化是导致房颤的首要因素,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就上升。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未来将会有更多患者治疗需要,现有的医疗资源之于未来的临床需要仍是杯水车薪。”

为此,董建增除了在手术台上手把手带教,还把带教工作带到自己“863”的科研项目中。他研发出一款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房颤导管消融模拟器。这款装置帮助年资低的新医生练习、掌握手术方法,保证临床安全的同时,有助于加速新医生的培养。

“我们是在董主任的用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除了这款模拟器,董主任还有很多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患者并发症、手术不良反应的发明创新,”李松南说。

此外,从2016 年9 月开始,董建增加入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每周两头跑,董建增更忙了。

“河南省人口众多、密度大,需要医疗健康支持,同时收集回的临床数据也能反哺科研工作,”董建增说,“郑大附一庞大的生殖医学专业在全国所处的先进地位,很多心脏疾病是遗传性疾病,如果能建立病患库,预测其后代的患病情况,从遗传基因下手,采用人工生殖技术基本上可规避疾病子代遗传,将大幅度降低患病率。”

董建增倡导的病患登记、基因筛查等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他迫切希望能有更多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意识到该疗法的优势。

采访最后,董建增说,“我不像其他人跌宕起伏,我没有故事,没有痛苦的磨炼,一路走来很顺利。如果说有什么事最难忘,那就是一路走来的人,工作团队中的同事,上学时的同窗。”其实,目前董建增在房颤领域的技术和科研位居国际一流,自居平凡的他并不自知,他自己正是创造希望、书写历史的那个人。

大医档案:董建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副主任、心衰病房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遗传性心血管病防治及生殖指导中心主任。临床重点聚焦在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尤其是房颤和复杂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建立了一套安全、高效的房颤导管消融技术体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