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9月27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一年一度的上海科技界规模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五届)于27日在科学会堂开幕,第十二届上海工程师论坛同期举行。
当前,全市上下正着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本届学术年会以改革为契机,以“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以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为宗旨,以打造高端、前沿、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目标,推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动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推动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和创新创业,努力将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凝聚成集体智慧,服务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市科协主席陈凯先致辞,并分别为2017年新升级的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等6家星级学会和获得“第三届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的上海市标准化协会等6家学会颁发证书和奖牌;为上海市科协
学会联盟成立揭牌;授予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弗兰克•维尔切克教授上海市科协“荣誉委员”称号。
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会上,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国屏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高文教授等分别围绕量子力学、
和人工智能等当前热点科学研究领域作特邀报告。开幕式由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主持;主题报告会由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教授主持。5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开幕式。
本届学术年会由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综合分论坛、专业年会、专题活动组成。围绕城市发展、学科建设、科技社团改革等组织了8项综合分论坛活动;围绕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等主题,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和研究会共组织了40多项专业年会、专题活动。本届年会主会期为9-10月,主会场设在上海科学会堂。据介绍,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创办于2003年,旨在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在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的精心组织下,已成为上海科技界规模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上海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附:主题报告会特邀报告人学术背景介绍
弗兰克•维尔切克教授,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因在夸克粒子理论(强作用)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兰克•维尔切克1951年出生在纽约的皇后区,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74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普林斯顿开始执教生涯。1988年他前往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教授。2000年秋天重回东海岸,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教授。被誉为美国最杰出的理论物理科学家之一。
赵国屏研究员,分子微生物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
研究院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0年获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研究微生物代谢调控以及酶的结构功能关系与反应机理,开发了相应的微生物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主持若干微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完成对重要致病菌-问号钩端螺旋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鉴定若干关键代谢途径和基因功能,为深入研究致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主持SARS分子流行病学和SARS冠状病毒进化研究,为认识该病毒的动物源性及其从动物间传播到人间传播过程中基因组、特别是关键基因的变异规律奠定了基础。
曾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
高 文教授,计算机专家,教授。199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计算机智能算法与系统研究,在高效视频编解码算法与标准化、图像检索技术、视频分析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手语识别技术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2009年,因“对基于对象的视频表达、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与标准化的贡献”当选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Fellow)。2010年,因“音视频编解码理论、标准及应用的突出成就”被授予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