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26 10:28:51
选择字号:
不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被科学遗忘
国家级贫困县的科普“公园”

 

■本报记者 王静

处于黑龙江省哈尔滨远郊的绥化市望奎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一眼望去,这里是大片的玉米、大豆。人们脸上皮肤黝黑,在庄稼地生活过的典型特征十分明显。人们很难将这里与现代科学联系在一起。走过一段泥泞的道路,颠簸进入莲花镇,在农田道路旁,竖立着一米多高的白色标牌——“公园”。

乍一瞧,这“公园”与周围的农田似乎无区别。在城市逛过公园的人眼里,这仍旧不过是一片荒原。但若听主人细细讲解,人们会发现这里是如此独特,如此让人心生敬意。

“公园”是莲花镇中心小学教师杨公立苦心经营26年、自费50万人民币,逐渐建立起来的“莲花镇中心小学青少年校外科普实践活动基地”。

“公园”既有北方的白桦、梧桐,也有南方的垂柳、荷塘,亦有西部的沙果、枸杞……杨公立移栽的上千种花草树木吸引了黄鹂、鸳鸯等各类动物前来栖息。在这3000平方米土地上,杨公立甚至设立了蛙类等多个动植物保护区。

杨公立原本是莲花镇中心小学《自然》课教师,因工作需要认识并热爱上大自然。在获得这片区域的土地使用权后,每每外出,他都特别关注外地的植物,并尽可能移栽一些植物在自家院子里。

2010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开设校本课,杨公立担任了学校教材的开发和教学任务。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他开始走访和调查当地各方面发展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了使教材具有新颖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他自费买了相机,拍摄了各种照片。经3年多不懈努力,含有家乡历史、地理、人文、物产、生活、生产、环保、气象、活动等内容的30000多字、700多幅照片的校本课教材——《美丽家乡莲花镇》,终于编写定型,供学校循环使用。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地体验,杨公立的课常常开设在自己建设的“公园”里,“公园”由此成为“莲花镇青少年课外科普实践基地”。

为了这个科普基地,杨公立卖掉了自己在镇上的房子,在“公园”里搭起了蜗居简易房。虽然由于当地的科技资源严重不足,他没有能力给学生建设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室,但他的“公园”给了莲花镇中心小学以及周边学校无法提供的野外科学实验样本。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望奎县,有经济能力让孩子外出游学的家庭极少,而这个“公园”却有让这里的学生被科学遗忘。

近年来,杨公立的“公园”在校外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第30届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学校奖。他本人也获得了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和辅导员创新成果一等奖。通过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他的《创新教学实践,开创实践教学基地》论文,获得了教育部、中国科协、团中央共同颁发的三等奖,莲花镇中心小学也由此被评为黑龙江省和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校。

《中国科学报》 (2017-09-2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