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金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25 9:27:37
选择字号:
侯金良:为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

 

■侯金良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近年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科研上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在这成果背后,上海天文台党委立足科研,精心组织,把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立足重大需求,科学谋划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国家重点战略工程领域迫切需要上海天文台能够承担更多的国家责任。上海天文台党委敢当大任、义不容辞,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服务国防建设为己任,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全台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邀请了在工程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早、经验较丰富的兄弟院所的专家到台里开设专题讲座,传授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克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研究理念和文化的反差,带领广大党员、职工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依托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卫星激光测距技术(SLR)、月球激光测距技术(LLR)、时间频率技术等高精度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开展国防、航天、防震减灾等重大工程研究和服务,参与中国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使上海天文台逐渐由纯基础科学的研究转向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科学研究并重,为我国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让科学服务于人民大众。

支部建在实验室,锻造精兵劲旅

上海天文台党委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推进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弘扬我党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把支部建在实验室,让党旗飘在第一线,使党建始终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为实现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面对近年来学科交叉、大项目攻关等新需求,台党委及时调整和优化支部设置,紧紧抓住每个科研骨干的学科优势,把支部建设有机地与学科团队、创新团队等相结合,引导党员科研骨干将自身的研究基础有机地和国家需求进行融合,参与学科建设、破解发展难题,既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将党建工作很好地融入到科研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也为广大群众树立了“先锋队”形象。同时,将科研骨干充实到支委中,“大海航行靠舵手”,实行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实现科研、党务和管理工作互相促进,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同步推进党建工作。

台党委积极推动支部开展“三培一推”工程,各党支部“坚持把项目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项目技术骨干、把党员技术骨干培养成项目管理人员,把党员技术骨干推荐为中层干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胡小工同志既是北斗导航工程的科研骨干,又是探月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同时也是空间飞行器精密定轨及其应用团组首席科学家,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党支部指定专人一直与其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了解其思想动态,同时在科研工作中利用支部老共产党积极引导,在支部的关怀和培养下,他的政治思想觉悟、个人素质也有了全面的发展。考察成熟后他光荣入党,正式入党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全过程参与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的测定轨任务,承担了北斗二代卫星试验卫星工程地面支持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建设等工作,还担任了研究室副主任……各党支部推行“三培一推”工程,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支敢于拼搏奉献、专业精良的党员骨干队伍,不仅有利于完成项目,而且积极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科研攻坚精兵劲旅。

坚持自主创新,实践强国梦想

与祖国发展心魂相守。探月工程中,测控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能否将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上海天文台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成功攻克了实时VLBI数据处理、DOR测量、月面目标精确定位等关键技术,保证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测定轨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整个探月工程过程中,上海天文台的党员、科研人员谱写了一曲曲敬业奉献之歌。洪晓瑜台长率领团队成员以台为家,坚守岗位,毫无怨言;侯金良书记组织安保、供电、食堂、医务系统,不分昼夜全力运作,为圆满完成工程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年逾花甲的老同志不辞辛苦,带病坚持值班,远赴密云、昆明观测站,确保分系统正常运行;年轻党员为探月任务推迟婚期;怀孕的准妈妈坚持上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将形成卫星导航产业链,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上海天文台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要参研单位,通过自主创新,完成了该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激光测距、地面时间频率系统建设以及地面主动型高精度守时氢原子钟的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在北斗导航任务中,面对技术难度大、指标要求高、体系复杂、任务紧迫等困难,上海天文台的党员、科研人员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协同工作,在联调联试期间常常刚下飞机又上火车,从忙碌的实验室到寂静的机房,白天夜晚连轴转,累得倚在墙角就能入睡,一次次深入调研,一次次周密论证,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用黎明送走黑夜,排查解决技术问题,反复论证和试验,正是靠着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的精神,利用自身在相关领域长期积累的学科经验,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的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上海天文台党委配合行政,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接受挑战,主动参与科创中心建设。我台提出“建设SKA亚洲科学中心”的倡议,已被列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在SKA亚洲科学中心建设中,党员领导带头积极投入科学队伍建设,特别是科学数据分析软件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相关人才,团队建设取得初步成果。SKA数据处理技术有望产生进一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民用、国防、军事等领域都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上海天文台参与诸多国家重大工程的科研工作,离不开深厚的基础研究做支撑,长期坚持天文学基础研究工作,在国家需要时主动承担国家重任,克服各种困难向工程应用研究迈进,顺利完成了一项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升华!

“我们通过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获得了很多荣誉,感觉自己的天文基础知识和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了,我们很有成就感,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上海天文台一位党员骨干无比感慨,也许这就是与祖国同行,梦想在党旗下闪光的真实写照。(作者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报》 (2017-09-25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