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柳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7/8/25 10:41:52
选择字号:
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

 

日前,3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齐聚天津,参加由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的物理前沿会议,庆祝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

这次会议还有一个特别的内容,就是为95岁的杨振宁先生祝寿,欢迎杨振宁先生恢复中国国籍,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

今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的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转为中科院院士,因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

此前,杨振宁的70寿辰、90寿辰都是在南开度过的,这就不得不提他与这里的深厚渊源。1986年,杨振宁的好友、数学家陈省身初邀请杨振宁参与南开大学理论物理室的创立,杨振宁欣然答应。

起初,由于经费紧张,理论物理室讲习班的部分费用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他不仅为南开大学主办的国际会议筹集资金,还从香港为数学所购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

此次为杨振宁祝寿的30位中科院院士,大多是物理学界的资深专家,他们是——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白以龙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原所长陈和生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陈永川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邓小刚

中科大教授杜江峰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原所长方守贤

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

复旦大学教授洪家兴

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李树深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

浙江大学教授罗民兴

香港大学教授莫毅明

中科大物理学院院长欧阳钟灿

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向涛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谢心澄

南京大学教授邢定钰

中科院物理所原所长杨国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张维岩

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张伟平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张肇西

中科大教授赵政国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赵忠贤

中科院数学所原所长周向宇

清华大学教授朱邦芬

吉林大学教授邹广田

清华大学原子分子测控科学中心主任李家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贺贤土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江松

龚克代表南开全体师生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说,今天,中国物理学界老中青几代人共聚一堂,庆祝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和杨振宁先生95岁华诞,纪念陈省身先生与杨振宁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中国人讲“三十为一世”“三十而立”,百年来中国的变化、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变化和中国科学命运的变化,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条件下如何真正实现陈省身先生所提出的建设数学大国、数学强国的目标,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形骸未与流年老,诗句更争造化工。”龚克化用陆游的诗句,赞叹杨振宁矍铄的精神状态,祝杨振宁先生健康长寿。

葛墨林代表主办方介绍了参会的部分中科院院士、嘉宾及特邀学术报告人,并向与会代表详细阐述了会议的主题。他说,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在杨振宁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不断成长,先后举办9次国际工作营,3次国际大会,学生在杨振宁先生指引的方向下、在世界一流的讨论中得到培养。多年来杨振宁先生正式访问南开超过10次,陈省身先生在世时,他每年都会来探望,他的70寿辰、90寿辰都是在南开度过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为杨振宁先生庆祝95岁寿辰,以诚挚的敬意感谢他对物理学、对中国物理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来自物理学界、数学界的学术精英共聚南开,研讨学术前沿,一同纪念陈省身先生不朽的精神及其对南开、中国数学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朱邦芬称赞杨振宁先生是一个率真的人,有着对中国的热爱以及他挥之不去的中美之间的情谊;在科学方面是“保守的革命者”,珍惜人文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传统,但不守旧,善于继承基础上创新。他讲述了杨振宁先生自2003年回到了他开始的地方——清华大学科学馆后,对物理对中国对世界所作的贡献。他说,杨振宁先生是科学上的领导者、物理学家,教育家,是科技史物理学史的研究者,在文化和诚信等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杨振宁先生回到中国后,开始了他事业的第二次春天,这次恢复中国国籍,也是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我平生最大幸福,是认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陈省身先生和杨振宁先生。”范曾回忆起与两位先生交往的历程。他说,和科学家在一起,心境非常愉悦。两位先生待人接物风格不尽相同,但对自己都是同样爱护,从他们身上受到的教育很难用语言形容。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物理固天地自为,曾见先生开觉路;灵台追圣贤心思,尚蒙巨匠启千秋。”范曾作对联一副,贺杨振宁先生95岁华诞。他还以《赤壁赋》为主题,以苏轼、黄庭坚、佛印、仙鹤为主角,作画一幅,为杨振宁先生祝寿。

众多物理学家们齐聚一堂,祝寿的方式也不一般,“量子通讯之父”潘建伟在会上作了题为“‘墨子号’卫星与量子网络”的特邀报告。

出生于1970年的潘建伟,人生中创造多个“奇迹”。他27岁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32岁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1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2岁斩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大奖;45岁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讯领域领跑全球。

就在8月10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又登出了潘建伟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借助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成功向河北兴隆地面站分发了量子密钥,最远距离达到1200千米,平均误码率仅有1.1%。

为杨振宁祝寿的30多位院士里,不少都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赵忠贤院士在198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2013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还曾两次获二等奖。

今年1月,75岁的他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也是获奖者里的首位“40后”。赵忠贤专注高温超导研究40年,人类发现超导百余年来,高温超导总共出现了两次重大突破,他都抓住机遇且取得重要成果,并带领中国超导研究团队在国际“超导大战”中异军突起。

据媒体报道,20世纪90年代,高温超导研究遇到瓶颈,赵忠贤和团队由此坐了近20年的“冷板凳”,精打细算从淘汰物品里刨设备。“热的时候坚持,冷的时候坚持。”最终团队在2008年合成出绝大多数50K以上铁基超导体,又创造出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世界纪录,掀起高温超导新热潮。

如今,他依然带着团队成员包括他名下的4名学生活跃在实验室。“我已经干不动了,最近一两年就出了点主意,他们做得挺来劲。”赵忠贤解释说,自己眼也花、手也抖,要说还在科研一线工作已不符合实际。

小编还发现,院士中有一名少将,上个月,在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大会上,他以国防科技大学校长的身份亮相。

他就是邓小刚,空气动力学专家,其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4年和2007年连续两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成为国内第一个流体力学的创新群体,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他带领的研究群体,获首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及首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试验的圆满成功,让中国的科技人员挺直了腰杆,其中也凝结着邓小刚的心血。

航天员的安全返回是任务成功的关键之一,要让返回舱安全着陆,就必须在试验中计算出返回舱在返回大气层时的飞行密度、流场等相关数据。

通过深入研究,邓小刚用新的NND格式成功地数值模拟了各种飞行器,并在高超声速流动中将遇到的6种复杂情况进行了计算。后来,试验人员利用邓小刚研制的不同变量模式的NND计算格式,解决了飞船返回舱等一系列飞行器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飞行的技术参数,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采访他的时候,他的一位同事悄悄把记者拉到一边,含着泪水轻声说:“你们不知道,他太拼命了,虽然年纪轻轻,却早已白了头发。你们现在看到他那满头黑发,可都是染的啊!……”

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世上有多少难关,他就有多大恒心。”

看到很多年没有看到的老朋友,杨振宁先生表示自己有一种“年轻人不能体会”的高兴。他感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这样一个活动。讲述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来南开进行学术活动的经历,他表示“在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所做的一些事情,是自己引为骄傲的一些事情”。

杨振宁先生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陈省身先生的好朋友、原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迈克尔•阿蒂亚曾为在爱丁堡广场捐建价值约200万英镑麦克斯韦铜像,花费了很大力气。几年前,迈克尔•阿蒂亚再次来到南开大学访问,离开时,他要求在省身楼大厅里独自静坐。“我猜想他看到这么大的一个建筑,想到他为麦克斯韦塑像所作的努力,他不可能不有一个感受,他感觉到,现在整个世界走在一个新的、前人从来没有想到的方向。西方的国家是在种种困难之中,中国是稳步地高速地前进。”杨振宁说,“这件事情,是使得我晚年心境非常高兴的地方。你如果跟我一样,经历过在合肥、北平、昆明时国家和民族的困难,而又看到今天的情形,怎么会有任何不开心的地方呢。”

(综合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 ID:capitalnews、南开新闻网 记者:赖鸿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