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创造了中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快速度,仅以7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判断病情、CT扫描、注射溶栓药等流程,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当天下午2点40分,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响起,家住丰庆路的老人徐大爷疑似中风,需要紧急救治。
河南省急救中心接诊后,立即派出功能强大、专注于卒中抢救的我国首个移动卒中单元——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由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朱良付,影像科技师张凯、单腾飞,急诊检验师田文倩,急诊科医生韩照虎,司机史向军等组成的专业救护小组,立刻赶往现场。
该救护车装备有全国唯一可移动工作CT及相关影像工作站,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快速判断,最短时间进行溶栓治疗。
3点钟,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到达现场。家属描述,徐大爷今年80岁,在家中睡完午觉后突然无法举起左臂,家人连忙拨打120寻求帮助。
根据FAST中风快速识别法,朱良付确定徐大爷患脑卒中。但是要辨别卒中类型,确定治疗方法,还需CT扫描。
时间就是大脑。3点03分,随行的CT技师张凯、单腾飞开始给徐大爷进行脑部扫描。
只见CT机缓缓靠近救护床,两边铅制的防护隔挡形成了一道射线屏障,保护了在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安全。徐大爷的脑部影像实时传送至移动电脑,脑部情况一目了然。
3点06分,仅3分钟,朱良付便根据即刻获得的徐大爷的脑部CT,排除了脑出血和占位的可能,准确判断出他为缺血性脑卒中,即通常所说的脑梗,注射溶栓类药物便可有效救治。先进的车载床旁检测设备也在1分钟内,检测出患者的血细胞和血小板数值正常。
溶栓刻不容缓,分分秒秒对脑卒中病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3点07分,医护人员将溶栓药注射进病人体内,随后将老人送至省医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做进一步治疗。
从见到病人,到确诊病情,再到对症下药,仅用了7分钟。
这一过程,较《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规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达急诊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小于60分钟的标准,缩短了53分钟,创造了中国脑卒中救治的新纪录。
这对患者来说,不仅是生与死的跨越,更决定着后期康复、未来人生。
而在2小时20分钟后,老人已经能平稳举起四肢,脸上绽放笑容。
负责组织这次特殊抢救任务的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介绍,救治脑卒中患者,医院的抢救速度必须“分秒必争”。在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的帮助下,医务人员“提速”就诊过程,把治疗关口前移,将“医院”送到患者身边,实现边“走”边诊治。
省医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也已经为卒中患者成功打造了一条“溶栓取栓一条龙”的脑卒中绿色通道”,能够24小时全天候同时抢救2个以上的急诊脑梗死患者。
此外,快速、高效的“空地互联网一体化”紧急救援网络可覆盖到全省域;省医还承担了对基层医院急救医生、社区医生及群众开展相关培训等工作,并在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速脑卒中救治的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