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在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时,介绍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情况。(北京市科委供图)
“在我们真正成为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不仅要在政治上、经济上,也要在科技上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全国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最丰富,我们应该责无旁贷担负起这一历史的重任。”日前,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在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时表示。
■斯峒
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我们真正成为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不仅要在政治上、经济上,也要在科技上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全国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最丰富,我们应该责无旁贷担负起这一历史的重任。”日前,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在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时表示。
加快推进“三城一区”建设
许强介绍,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三城一区”是主平台。三城是指三大科学城,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同时,还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引,对接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
中关村科学城是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许强介绍,中关村科学城会有三个变化:第一是做“减法”,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一些低端的业态,包括创新效率不高的一些机构或者是企业,将从这个区域疏解出去,腾出更多的优质空间,为高水平的创新要素提供更好的空间和服务;第二是做“加法”,从产业聚集向创新聚集转变,一方面要为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等原始创新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还要通过创新培养新的发展动能;第三是做“乘法”,聚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中关村科学城现有百亿级以上企业20余家、独角兽企业30余家。
今年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搞活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许强介绍,第一是加强企业和研究型大学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第二是引入科技金融和科技中介等机构,让资本进入到未来科学城,成为搞活的重要纽带;第三是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吸引一批中小创新型企业进入未来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则主要布局一些大科学装置,包括高能同步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数值模拟实验装置等,还有很多的交叉平台。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北京将在怀柔科学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将来,三大科学城的科技成果,则将在以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集中转化,形成高端产业加速聚集的态势。
切实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北京有近47万家科技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6万家,90%都是中小企业。近年来,围绕着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从国家层面、北京市层面都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
许强介绍,一方面,在国家层面,通过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减免税,包括研发投入的加计扣除来减轻中小微科技企业的税负,去年累计为科技企业减免税近270亿元。
第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北京市相关部门共发起11只引导基金,总规模1600多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到中小企业发展的早期,成为真正的“天使”。同时也通过担保公司等一些政策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第三,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发展,北京有众创空间220多家,众创空间不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办公条件,而且从公司的注册等很多方面都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第四,北京市科委这些年推出了首都科技创新券的政策。通过创新券,支持北京中小企业到清华、北大、中科院和一些大的实验室去开展研发和测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截至目前,首都科技创新券累计为1900多家中小企业和100多家创业团队提供了支持。
“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
北京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方面,也有许多具体的举措。
许强介绍,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给科技人员松绑,创造更好的环境,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去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来,国家和北京市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为了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北京市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及以上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奖励的政策,力度非常大。
许强表示,北京市还出台了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的“28条”。“28条”中很多措施都是给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包括简化预算编制、下放经费调剂权等,受到广大创新主体的热烈欢迎,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上述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对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是非常大的利好,必将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许强说,随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化,北京还会不断研究出台一些新的创新政策,通过深化政策先行先试,让科技创新中心和“三城一区”真正成为吸引和激活科研人员的一片创新热土。
《中国科学报》 (2017-08-03 第8版 首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