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8/2 8:43:42
选择字号:
品种+技术:打开柑桔产业改革之门

 

■本报记者 张晴丹

 

沃柑   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供图

“以前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柑桔鲜果集中上市的时间,时间短而集中,市场滞销严重,一斤能卖2元钱就算是‘天价’。现在可好了,7、8月份照样有柑桔。柑桔上市周期变长,价格也越来越高。”已经从事柑桔鲜果经销15年的重庆市长寿区人大代表、长寿区柑桔行业协会秘书长谭正平,在谈及近两年柑桔行情的发展变化时感慨地说。

近年来,老品种正在被新品种所替代,柑桔市场行情也在不断向好,一些名优果品甚至“一果难求”。业内人士认为,在不断兴起的柑桔热潮背后,是科技创新为我国柑桔产业打开的供给侧改革之门,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以下简称柑桔所)的科技研究与推广功不可没。

新品种:精准定位市场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村民黄国义,从1990年开始就种柑桔,先后种过温州柑、红心橙、白橙等品种。但这些品种都没能帮助他实现“小康梦”。每年临近柑桔成熟的时节,也是黄国义最发愁的时候。“主要是愁价格、愁销路,一年辛苦到头也赚不了钱,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黄国义说。

2012年,他把致富的愿望再次寄托在1100棵沃柑苗上。如今,他的12亩沃柑每年亩产鲜果7000斤,按照当下每斤4~6元的果园收购价格,一年能够收入20余万元,足够让他和家人过上小康生活。

沃柑是柑桔所于2004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质晚熟柑桔品种,系坦普尔与丹西桔天然杂交种。该品种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早结丰产、晚熟性状明显,定植3年后可以投产,2年即可挂果。

据统计,武鸣区现已发展沃柑15万亩,每年实现产值30亿元,沃柑已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武鸣区党委书记韦敏宏介绍,柑桔所自2012年春开始在该区推广示范沃柑种植,由于示范效果显著,果农种植经济效益高,迅速受到果农的追捧。

“沃柑最大的优势在于成熟期晚,果实挂树时间长,每年3月至6月都能够采摘供应,这是其他柑桔品种无具备到的独特优势。”沃柑品种引进人、柑桔所研究员江东表示。

“近两年,沃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归根结底还在于找到了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品种优势最终形成了发展优势。”武鸣区农业局果树站站长黄克坦言。

目前,沃柑在我国广西、云南等柑桔优势产区广泛推广种植。在2012年至2017年5年间,沃柑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按照投产后1万元/亩计算,能够实现经济效益100亿元。

品种结构调整是全国柑桔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说,柑桔产业的主要矛盾在于中熟品种和宽皮桔的比重偏大,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加快推动柑桔老品种更新换代,实现由传统品种到优新品种、集中应市到周年供应、鲜食为主到鲜食加工并重的供给转变,是我国柑桔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除沃柑外,柑桔所立足产区特色和市场需求,近年来陆续推广了“大雅柑”“金秋砂糖桔”“不知火”“春见”“青秋脐橙”和“长叶香橙”等一系列柑桔新品种,这些品种在上市时间、口感风味等方面与传统品种都有很大区别,深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的欢迎。

新技术:不断提高供给质量

“柑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提高供给质量。不仅需要优化品种结构,而且需要着眼于绿色消费理念加快栽培技术创新,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柑桔栽培技术。”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彭良志研究员说。

在柑桔品质影响因素中,肥料和农药是最重要因素。要使柑桔生长结果良好,容易缺乏的氮、磷、钾、钙等12种必需营养元素都必须达到适宜的水平。如果某种营养元素不足,则其他营养元素虽然丰富也难以提高产量。

传统柑桔种植当中施肥主要靠经验,依据柑桔树体以及叶片的颜色进行施肥。叶片黄了就施用尿素,果实偏小就施用复合肥,长期按照这样的标准施肥将会导致柑桔树体衰弱,最终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柑桔所博士凌丽俐所在研究团队推出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准确测定柑桔叶片营养元素含量,辅之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肥方案,能够做到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不缺则不施或少施。

重庆奉节夔府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柑桔种植大型合作社,该社2012年总产量只有14.5万公斤,仅肥料成本就达到13万多元。采用叶片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后,2016年肥料成本18.8万元,产量71万公斤。

目前,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已在重庆、江西、云南、广西、四川等地累计推广500余万亩,节本增效超过40亿元,近300万果农从中得到实惠。该技术被列入农业部颁布的《201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成为当年唯一一项由农业部推广的柑桔种植技术。

除肥料施用外,农药施用也是影响柑桔品质的重要因素。使用农药不当则会造成柑桔树势受损、果实品质变差、产量降低。此外,这些农药经过一段时间代谢降解,仍然会有残留。“要做到柑桔果皮上完全不检出农药残留是不现实的,即使果农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摘,也只能保证农药残留不会超出限量标准。”农业部柑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焦必宁说。

对于一些常见的柑桔病虫害,已经有一种更加有效并且绿色环保的防治办法。在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药性捕食螨的发明人冉春研究员正在查看最新一批捕食螨的人工繁育情况。这种肉眼几乎不能看见的捕食螨能够捕食柑桔红、黄蜘蛛,还能捕食粉虱和蓟马的卵,并且对菊酯和有机磷类农药抗性倍数均超过500倍,有效解决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提高了以螨治螨的防治效果。

“抗药性捕食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柑桔种植当中的化学农药施用量,节省费用支出,还能够降低果品农药残留,提升柑桔品质。”柑桔所冉春研究员说。

在抗药性捕食螨万州核心示范基地,10000棵柑桔树每棵树干上都挂着1袋捕食螨。每袋中含有捕食螨2500只,能够持续控制柑桔害螨的危害。

据了解,抗药性捕食螨目前已在四川、重庆、广西等我国柑桔主产区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10余个,示范面积5000亩,推广应用20万亩,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50%以上,帮助果农增收1亿余元。

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会带来一次生产力的提升,实现供给能力的一次增强。柑桔所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研究机构,正在大力加强柑桔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推柑桔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优化,从根本上破解我国柑桔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国科学报》 (2017-08-02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