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许昌学院获悉,该校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教师李婷婷博士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合成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电化学学报》上。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奇的终端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人们探索高效的能源存储系统。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储能装置,由于其具备快速大电流充放电、高功率密度、长时间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储能装置的关键组成部分——电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探究兴趣。其中,合成具有高活性的赝电容电极材料能够有效提升超电的综合性能。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给电极材料穿上“增幅衣”的概念,基于湿化学浸渍法,在赝电容活性电极材料氧化钴微纳阵列表面上原位生长一层无晶态硼镍膜。硼镍膜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还可以防止内核活性阵列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坍塌聚集。受益于硼镍膜与基底氧化钴的强耦合作用,李婷婷博士所合成的氧化钴@硼镍膜复合电极材料在每平方厘米2.5毫安电流密度下拥有3.47法拉的单位面积电容,循环2000次后,仍保持着95.5%的容量。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广,能够有效促进电池电极材料的发展。(史俊庭)
《中国科学报》 (2017-07-18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