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16日,为深化上海交通大学与非洲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积极探索并加强与非洲大学的合作,提升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合作为非洲培养科技人才,促进非洲国家科学能力建设,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银行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举办的2017中非高等教育与科技论坛( “中非高教与科技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围绕以下六个板块展开:中非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治理、中非大学办学基准、中国大学生毕业去向研究、上海交大与中国创新工科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影响力、科研创新及产业化。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等,世界银行首席教育专家梁晓燕,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出席此次研讨会并致辞,来自撒哈拉以南地区70多位非洲大学校长、研究机构领导人及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前来作学术报告。
助力上海“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深化中非高校合作探索
黄震在致辞中指出,在推动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进程中,高校在科学技术、语言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高校应该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主动承担起“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双方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非洲高校首次集中亮相上海 搭建中非多层次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先后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承办了7月9日-12日北京站活动,上海交通大学承办7月13日-16日活动。这是非洲高校及科研机构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上海,聚焦非洲教育与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促进中非交流合作有着重大意义。
黄震表示,期望通过本次会议为中非多层次的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为双边的持续合作关系铺平道路。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与非洲大学的广泛交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发挥先导作用,促进中国与非洲大学的合作关系朝着良好方向持续发展。希望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学生来交大学习。
世界银行梁晓燕在讲话中指出,世界银行十分愿意帮助搭建有助于非洲国家科教水平发展的合作平台,相信上海交大的办学管理经验能给非洲各国高校提供借鉴,希望双方能有更多具体合作。
肯尼亚埃格顿大学校长Rose A.Mwonya女士指出,近年来非洲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仍然面临粮食危机挑战。而频繁的干旱、年轻人教育缺失、农作物及牲畜病害、技术及创新能力低下、基础设施不完善、农副产品附加值低下、政策不健全等问题是造成这一危机的主要原因。为应对挑战,非洲需要与中国合作,促进双方人员交流。
传播高等教育经验 探讨应对非洲问题
坦桑尼亚纳尔逊·曼德拉非洲人科学技术学院校长Karoli Nicholas Njau介绍了非洲大学的现状和治理模式。他表示,非洲高校当前主要面临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科研水平较低、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质量保证机构能力不足、管理低效、高校新生生源质量低等七大问题。为此,非洲采取了一系列转型措施,并将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他表示,有效的合作关系是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基石,可带来巨大的收益。今后,纳尔逊·曼德拉非洲人科学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利用其国际合作网络,汲取全球技术知识和先进经验,解决非洲发展面临的问题。
据悉,此次活动促进了中非学者和技术人员在知识转移和知识分享领域的合作,传播了中国高等教育经验,分享中国顶尖大学治理理念,促进非洲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同时,也提升了上海交大对非洲教育的影响,为非洲的崛起提供教育支持,为培养下一代非洲领导人、非洲学者和精英打下坚实基础。
论坛探索了“一带一路”在非洲布点的可能性,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了在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的可能性。双方表示,今后将在中非国家级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展开更密切合作,以帮助非洲国家摆脱技术落后、人才短缺和教育资源匮乏等瓶颈问题,促进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