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琦敏 樊丽萍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7/7/14 10:11:26
选择字号:
张江科学城:人才集聚平台活跃创新力迸发

 

正在规划中的“张江科学城”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依托国家实验室建设和高校、科研机构等,汇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国家大科学设施、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推动上海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

上海,正在不断吸引活跃在世界前沿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加盟,同时历练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眼下,沪上高校和科研院所正在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人才提供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优化人才服务的软环境,从而提升上海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樊丽萍

7月的申城,骄阳似火。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脚步踏实而有力。

位于浦东张江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系列大科学装置的“升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基建结构已封顶,部分设备将开始安装;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光束能量正在不断升高,预计今年年底将可能获得第一束自由电子激光;“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年内挑战瞬时输出功率10拍瓦世界纪录的科研,正按计划推进……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不断添加到这张“科学地图”上: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已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这道长达3公里的“光剑”将有望冲击同类光源的“世界第一”;国家实验室的筹建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未来将集聚全国研发之力,冲击更多世界前沿……

这是上海科研人员不断奋进、砥砺前行的创新之路。

今年以来,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之路捷报频传。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接连发布量子计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一系列震动世界的重磅成果。而以张江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联盟,也频频解析出高难度的重要蛋白质精细三维结构,论文登上《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科技创新不只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应该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系统创新。”在上海科技界,这已成为共识。正在规划中的“张江科学城”就是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依托国家实验室建设和高校、科研机构等,汇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国家大科学设施、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推动上海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

科创中心建设活力迸发,卓越人才纷至沓来,人才集聚效应显现。上海,正在不断吸引活跃在世界前沿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加盟,同时历练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紧邻大科学装置,上海科技大学的专任教师队伍中,已集聚起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等在内的一批顶尖海外人才。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罗斯曼正在这里带领团队参与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项目的建设,从最初到上海访学、讲课,到最后决定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对他产生极大“诱惑力”的就是学校及周边的大科学设施集群。

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眼下,沪上高校和科研院所正在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人才提供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优化人才服务的软环境,从而提升上海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同时,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沪上高校陆续出台人才培养新计划,聚焦科学前沿领域,鼓励更多年轻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创新平台日益活跃,上海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阔,在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征程中,上海正迸发出卓越的创新竞争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