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巩持平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7/6 14:40:32
选择字号:
复旦三大国际暑期项目助力跨国教育合作

 

7月6日,2017上海暑期学校(金砖项目)在复旦大学开学。巴西驻沪总领事Ana Cândida Perez 出席开学仪式并致辞。

来自南非的Saul Moross也许没有想到,2016年在复旦度过的暑期,帮助他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在复旦的一个月时间,我加深了对中国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理解。”他参与了2016年复旦大学的上海暑期学校(金砖国家项目),这段经历也激发了他继续在复旦学习的动力。现在,他已申请到复旦大学的硕士项目,并将于今年9月开始在复旦新的生活。

复旦国际暑期项目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了了解中国、体验上海、融入复旦校园生活的机会,也为中国学生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多年来,复旦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外交战略,在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致力于搭建跨国教育合作的平台。

三大项目,两种语言,几十门课程,百余个课时,2017年,复旦大学将开设三大国际暑期项目:复旦国际暑期课程(含上海暑期学校北美项目)、上海暑期学校(金砖国家项目)以及“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外交精英人才高级研修班项目。

构建全球视野“少一些评判,多一些理解”

复旦国际暑期课程(Fud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ummer Session)自2012年至今,将迎来第六届。2016年,复旦国际暑期课程招收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41所大学的200余名学生,其中40名来自北美洲地区的学生得到上海暑期学校奖学金资助。

2017年的复旦国际暑期课程为期四周,开设17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涵盖“历史与文化”“社会与政治”“商务与经济”“科学与技术”四个板块。除了专业课程,项目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的中文课程,以及两门体育课程。每名学生可以修读1-3门专业课,中文课和体育课为选修。2017年的复旦国际暑期课程共招收来自35个国家的300余名学生,包括上海暑期学校奖学金资助的40名北美地区的学生,和来自复旦大学国外合作伙伴的69名交换生、来自香港各高校的54名学生。

来自美国的Jeffrey提起他2016年在复旦国际暑期课程的学习经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经济学院副教授何喜有的“Doing Business in China”课程。“这门课给了我深入学习中国商业文化和实践的机会。”除了传统形式的讲解,何喜有也会安排一些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完成的任务。通过对主题演讲的准备,Jeffrey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的商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外资项目在中国大获成功的经验。

课程之外,项目希望通过人文交流和文化体验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上海的方方面面。在与复旦同学的交流中,Jeffrey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之前对中国的历史了解不多,现在我认识到,中国经历了很多发展中的艰难困苦,至今也仍然在不断努力发展。”对于过去基于个人的是非观所判定的不妥当行为,来到中国后,他认为应当少一些评判而多一些理解。

除了课堂,项目还为留学生安排了太极、书法、射艺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留学生们还有机会走出校园,深入上海,中国金融市场课程组织学生前往上海市期货交易所参观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组织学生参观洋山港,中国城市文化资源课程则包含对上海文化景点的考察。“这些活动使我看到了中国的美丽。”对中国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Jeffrey爱上了中国,爱上了上海。他说,他将来一定要回到上海生活。

助力金砖合作“在这里感受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承办的上海暑期学校(金砖国家项目),自2014年启动,现已成功举办过三届,金砖国家项目聚焦交流与融合这一主题,旨在为来自金砖国家的青年学生打造友谊与共识的平台,推动金砖国家青年一代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发展、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变革的了解与兴趣,促进彼此交流,夯实金砖合作的民众基础。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金砖国家的优秀青年们通过课堂授课与文化学习的方式增进交流,感受中国。说起来到复旦参与项目的原因,Saul Moross最为看重的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和学者交流的机会,“我对中国和南非之间的关系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在金砖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要的当下。”他希望能够和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学者就相关领域的话题充分探讨,交换意见。另外,复旦大学优秀的教学质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吸引了他,“我非常想认识复旦的教授,和他们交流,也希望在这里感受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生自主申请以及合作伙伴大学推荐的方式,2016年,项目共收到100余份申请,最终录取了31名留学生(实到29名),其中8名来自巴西,4名来自俄罗斯,6名来自印度,13名来自南非,覆盖金砖国家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来自巴西的Eduardo Cavaliere表示,复旦的国际暑期项目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环境:来自俄罗斯、南非、印度、巴西和中国的学生在上海聚集。

项目今年申请人数是去年的两倍,最终录取36名,巴西11人,俄罗斯6人,印度8人,南非11人, 受奖学金资助25人。恰逢金砖中国年,这36名金砖暑期班学生将在今年夏天对上海、对中国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项目内容主要分为“金砖合作与全球治理”“中国的政治、经济与外交”“快乐上海”三大模块,共13门课程,8场次活动。参与到项目中与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还有多位一线外交官。经过三年的发展,一支国际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教师队伍已然形成。

“BRICS Countries Social Development Challenges”对于巴西留学生Eduardo Cavaliere来说是一门难忘的课。“我记得每一个人都在课堂上努力去理解‘那么远那么近’的真正内涵。其实只需要一个词就可以解释:同理心。”因为生活安排得紧凑而多彩,他觉得,“金砖国家的暑期学校项目是一个几乎是一个全天的学习课程”。在其中,他感到自己时时刻刻都在成长。

项目在课堂之外设置的丰富活动与金砖国家外交活动结合紧密。2015年,项目组织学生见证了新开发银行成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第二届模拟金砖国家活动中召开了模拟新闻发布会,并邀请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进行点评;2016年,项目受邀参加新开发银行(NDB)的第一次年会,学生们实地参观银行办公地点,与巴西副行长Paulo Nogueira Batista Jr.座谈;通过参与2016年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Y20),学生们与来自G20各国的青年建立友谊;通过模拟金砖国家峰会(Model BRICS Summit),五国青年自拟草案并在会上发表不同见解、相互切磋,并形成复旦宣言,深刻彰显了本次项目的意义所在。

学生们在文化活动中体验中国的多样风情。浦江夜游呈现的繁华夜景勾勒出申城发展的新容颜;上海历史建筑游览传递着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底蕴;为期一天的苏州之旅也让学生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所展现的中国韵味。在Saul Moross的理解中,食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家庭的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每逢重大节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庆祝方式就是回家,和家人聚在一起。“中国人有着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比人们所期待的更加贴心和充满关怀。”

沿线国家外交官云集 增进“带”“路”友谊

“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外交精英人才高级研修班项目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今年夏天,即将迎来第一批学员,有1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资助。柬埔寨驻沪总领事Tean Samnang便是项目的首批参与者之一。“项目非常契合我职业发展的需要,所关注的问题也在我的兴趣之列,并且项目还开设在复旦这样一所久负盛名的大学。”

项目关注“共识、共荣、共享”这一主题,旨在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外交官和民间外交社会精英人士构建友好协作、砥砺学习、共谋发展的交往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外交精英人士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保事业发展、中国新型外交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合作与治理变革的理解,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外交的共识基础。

课程设置方面,项目针对中国新常态的发展实际、外交战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将重点研讨中国全面发展的现状和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项目分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与创新驱动战略”“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中国新型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国家国情观察”“‘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合作与共享发展”等七大模块,包含18个专题课程和4个学员展示主题。

提起对课程的期待,Tean Samnang希望能够加深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方位认知,从而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在中国的定位。“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柬埔寨已经表明了对这一倡议大力支持。” Tean Samnang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地区合作,这对沿线国家而言是共赢的。另外,作为一名年轻的外交官,他也希望通过项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公共外交、大众外交的共识基础。

为了增强知识传播的效能,项目为课程配备的授课人员除了国内外知名学者,还有国外资深外交官,以及在“一带一路”相关工作第一线的负责人。除了课堂,项目还将组织青年外交人才小型研讨会、交流沙龙与实务训练活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