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6/29 23:13:36
选择字号:
安全提醒:高楼着火如何逃生

 

6月14日凌晨,伦敦西部,一座二十多层的塔楼冒出黑烟。

随即,大火包裹整个公寓,居住在里面的居民几乎逃生无望,甚至有母亲将包裹毛毯的儿童抛下,希望他可以继续活下去。但最终因楼层过高,消防云梯难以达到,几十条鲜活的生命殒命大火之中。

虽然大火最终被扑灭,但留在人们心中的阴影却难以消除。如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果遇到火灾,居住高层的人如何自救逃生,成为很多人思考的问题。

多重原因导致火灾事故

经过英国当局的调查分析,此次大火起火以及短时间迅速扩散的原因,可能与大楼外墙的聚乙烯隔热层设计有关。

这也得到了一位当年为大厦安装隔热层的公司负责人证实。该负责人称,他们使用的是业内常用的铝复合物料(ACM),ACM是由两块铝片夹着聚乙烯(亦即塑料)内层组成,而承建商当年却并没采用不易燃的矿物夹心。

我国在《GB 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将聚乙烯与模塑聚苯板、聚氨酯等一并归为燃烧性能为B2级的保温材料。B2级则是指这种材料有一定的阻燃作用,但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燃烧,易导致火灾的蔓延。

英国媒体的文章也有专家提出,为避免隔热层受潮,建筑物最外层的雨挡往往与隔热物料留有空隙,保持通风。而一旦遇到大火,它的作用就如同“烟囱”,乘火势快速蹿上高层的通道。

而且,媒体爆料称,这座公寓所在的区政府在2012年公布规划文件,内容关于大厦修葺工程。例如,外墙围板采用的物料,当中未提及加装防火屏障。暂时未知文件记载的是否外墙的最终设计,负责工程的赖登集团及区政府亦拒绝透露大厦是否加装防火屏障。

从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的安徽建筑大学副教授姚燕生表示,高楼外侧的保温层一般都要考虑防火性,但一般的保温层含有高分子材料,耐火性较差。另外一些楼房外砖墙的装饰材料部分是塑料板材质或木材,贴合板材使用的胶水多属于易燃物,这些都是导致高楼遇火即燃的原因。姚燕生说:“火灾发生时火苗与烟雾弥漫很快,烟雾本身夹杂着火星,遇到易燃物则很快会着火,这也是火势蔓延迅速的原因之一。”

除了建筑材料原因,此次多人丧生火海与大楼内缺乏防火设备和设施有关。

一名成功逃生的居民称,他住在失火大楼的高层,起火时大楼内根本没有任何设备发出起火警报。他是听到邻居们的叫声才意识到起火了,幸好及时逃出。美国CNN采访的一名前消防局长称,大楼的火势看起来蔓延得非常迅速,这说明大楼内的消防喷洒装置要么在事发当时处于失效状态,要么根本没有这样的装置,所以才无法在一开始就阻止火势蔓延。

2005年,我国公安部主编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提到,“高层建筑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除卤代烷以外的自动灭火系统”,并且要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而且,“建筑高度超过100米,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高层楼房的消防设施堪忧

“消防设备不仅在国外,国内的不少建筑物中也配备不全,而且即便有消防设备,是否定期按要求检查,出了事故时能不能使用,都是未知数。”姚燕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尽管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根据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防火设施并不完善,还是之前的传统的消防装置,很多是配置不到位或管理不力,而残缺或被改造。”

《规范》中还曾提到: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而且,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时,应设1台;当大于1500平方米但不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2台;当大于4500平方米时,应设3台。

但实际上,不少高层建筑里都没有出现过消防电梯的身影。“加设消防电梯需要增加建筑面积,还要提供与之配套的消防系统。但是这种消防电梯可能很长时间都用不到,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开发商一般不会安装。更何况,国家对此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姚燕生坦言。消防电梯尽管不经常使用,但也需要不断检查维护,以保证能在特殊情况下正常运行。美国当年的9·11事件中,不少人就依靠消防电梯成功逃生。

此外,在《规范》中提到的避难层和避难间也因为要增加建筑面积,而往往被房地产开放商“忽略”了。

“避难间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它需要是防火且相对密闭的,所以需要在避难间里安装通风防烟系统。而且,为了减少火灾高温带给人的伤害,所以喷淋冷却系统也是必要的。”姚燕生介绍道。

即便建筑中配备了消防设施,人们是否可以正确使用也是一大问题。比如,建筑物中常见的防火门,姚燕生指出:“防火门的问题在于,其一是防火门是否真的能可靠地防火防烟,其二是防火门有没有被正确使用。”姚燕生说。在一些人流密集的通道,有时会按照要求安装常闭型防火门,但因为人们来去不便,便保持了常开的状态。

打开正确的自救方式

楼层不断增高,现有的救火车云梯几乎追不上楼层的“成长”速度。现在最高的消防车云梯可以达到100米的高度,但这种消防车的造价极高,很难做到普遍拥有。所以,当火灾来临时,如果自救及时,或许可以为生命争取时间。姚燕生提醒,火势开始的几分钟内是逃生的最佳时机。

一般的逃生知识会强调,遇到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裹打湿的衣物,姚燕生表示这点非常重要:“家中有必要备有防毒面具,逃生时可以防止烟雾吸入;要是配备逃生工具包就更好了。”

但如果烟火封堵门口或通道时需保持冷静,可以采用绳索、缓降器等从窗户滑降逃出。“利用家里的窗帘、床单等结绳的方法,一般不适用高层普通人群,6层以下的居民可以采用,但能否在危机时刻结出结实的绳子也是对人的考验。”此外,要学会使用灭火设施,特别是灭火器等,在发生火灾早期能及时扑灭。

针对火灾时高层人员逃生问题,姚燕生一直在从事逃生设备的研究,在调研了国外单口逃生布袋后,他发明了多入口柔性滑道,在平时储放起来不占用建筑面积也不影响建筑外观,只在遇到危险时才打开与房间或通道的窗口接合,对应楼层人群可以同时从不同入口位置进入,逐步滑降到地面。

作为一种多人逃生的辅助设备,该技术非常值得推广,但必须事先在建筑设计时进行规划,而且楼层较高时设备成本较高。国外也有机构研发出大楼外侧的逃生吊篮或升降机,只是一直装在高楼外侧不美观,而且维护不便,实用性不佳。

“其实,不论哪种新型高楼消防设施都需要成本与维护,因为使用概率小,所以推广应用就有困难,这就是矛盾。”姚燕生颇为无奈,“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消防逃生知识宣传、疏散演练和建筑消防设备的规范配置与规范管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