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27 12:23:52
选择字号:
我国数控机床攻克“卡脖子”难题
专项实施8年新增产值逾700亿元

 

本报北京6月26日讯(记者王静)今天,科技部、工信部召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数控机床专项)成果发布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经过8年连续攻关,我国数控机床领域在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实现了突破,新增产值约706亿元,先后为核电、大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阐述,数控机床是工业的“工作母机”,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既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紧迫要求。

以五轴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已在飞机典型结构件、航天复杂与精密结构件、飞航导弹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实现批量示范应用,为大飞机、新型战机、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

罗俊杰介绍,2009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数控机床专项,也就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正式启动。专项实施8年多来,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956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2951项,新增产值约706亿元。通过专项的实施,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国防重点工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满足了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对重大、关键高档数控装备的急需,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统计显示,8年来,专项实施之初确定的57种重点主机产品,已有38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床主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从400小时至500小时提升至1200小时左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的2000小时。在高档数控系统领域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关键功能部件实现批量配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提高到5%左右。专项提出的“五轴联动机床用S形试件”标准通过国际标委会审定,实现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国际标准领域“零”的突破。

“缺心少脑一直是‘中国制造’的短板,也是制约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说,“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形成‘中国智造’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数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的创新。”

通过专项8年的引领和带动,已经形成了涵盖航空航天、汽车、机床等重点领域的十大标志性成果,基本代表了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研发与应用的最高水平。

卢秉恒说,其中,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和万吨级铝板张力拉伸机等重型锻压及数控冲压设备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大型关重件整体成形技术空白;大型贮箱成套焊接装备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等新一代火箭研制,在航天领域建立了首条采用国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削中心的生产示范线,已应用于新一代运载火箭、对接机构、探月工程差动机构等100余种、1万余件关键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于今后的发展,罗俊杰表示,数控机床专项将着力攻克机床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技术,加大应用验证和示范,满足国家战略新需求,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供支撑。

《中国科学报》 (2017-06-2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