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永新 吴月辉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6/26 12:04:45
选择字号:
广西农科院韦本辉:让板结土壤活起来

 

 
6月21日这天,广西农科院的韦本辉(见上图,本报记者赵永新摄)研究员特别高兴:以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研究员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到广西南宁实地考察他潜心研发9年的粉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以下简称粉垄技术),并当面听他和农户介绍情况。一个月之前,粉垄技术还被农业部列为“生态环保类”主推技术,向全国重点推介。
 
“粉垄技术的春天来了!”在农业科技战线奋斗40多年的韦本辉满心喜悦……
 
新品种新技术,让山药走上平民餐桌
 
韦本辉,1954年出生于广西北流市的一个小山村,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5个弟弟妹妹,从小就帮父母放牛割草、下地干活,深知农民的不易、粮食的重要。1972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和农民兄弟一起劳动,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1978年,韦本辉从广西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分到广西农科院,20多年间先后从事期刊编辑、科技情报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
 
2001年底调任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后,韦本辉把目光锁定在当时不受关注的淮山(也称淮山药、山药)上。“淮山营养丰富、老少咸宜,绝对是好东西。”韦本辉告诉记者,之前广西的淮山研究一片空白,种的都是老品种,产量低、品质差,研究开发的潜力极大。
 
在一无经费、二缺人手的情况下,他带领几个年轻的科技人员从零起步,一边选育新品种;一边研究新的栽培方法。10多年来,他主持选育了37个品质好、产量高的系列新品种(系),已有“桂淮”6号等12个品种(系)通过审定。作为农业部的淮山研究首席专家,韦本辉联合河南、山东、甘肃、江西等省的科研单位一起攻关,摸索出高效易行的“21111”共性关键栽培技术。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河南、山东等北方型山药品种被引种到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广西“桂淮系列”等品种在浙江、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区引种成功,实现了“南薯北移”“北种西扩”。目前,我国淮山的种植面积已由2008年的300万亩增加到800多万亩,昔日的“奢侈品”摆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与此同时,韦本辉还杂交选育审定了5个高产优质、耐寒耐旱、抗红蜘蛛的木薯新品种,已在广西、江西、湖南的山区成功试种;培育红薯新品种4个,创造了一年两(三)熟种植新模式,实现了冬(春)种夏收,让消费者在5—7月也能吃到新鲜红薯。
 
累累硕果为韦本辉赢得多项荣誉:农业部薯类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农业淮山药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聚焦土壤改良,粉垄技术颠覆传统耕作模式
 
光环并没有让韦本辉陶醉,多年在大江南北摸爬滚打的见闻让他深感忧虑: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三良”:良种、良法、良田。长期以来,关于良种、良法的研究很多,而良田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传统拖拉机犁头耕地的耕作深度大多不到20厘米,耕、耙、起垄的反复碾压还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土壤自身的生产力越来越衰退;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导致土壤板结、地表结膜、河湖污染,还损害了农产品质量、影响了国民健康……韦本辉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耕作模式把土壤深耕深松,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同时保障稳产高产?
 
这个想法韦本辉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2009年的一天晚上,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小时候看木匠打家具的情形:木匠在木板上钻孔时,用牛筋拉动铁钻头反复转动,孔就会越钻越深,粉末状的木屑也会随之浮上来。“如果用螺旋钻头代替犁头耕地,是不是就可以把板结的土壤打得更深,浮起来的土壤不也就更加粉细、疏松了吗?”受此启发,韦本辉先画出草图,然后找到一位在宾阳县城制作农机的师傅,请他帮助加工制造。几个月之后,那位师傅做出了螺旋形钻头样机。但样机挂到拖拉机上做耕作试验时,问题出现了:速度慢且容易坏,无法实际使用。
 
韦本辉没有泄气。他找到生产小型农机的广西五丰机械公司董事长李深文,委托他们研制。无数次失败之后,拖拉机牵引螺旋形钻头的第一代粉垄机在2010年10月20日试验成功。之后经过多次改进,他们终于研制出在地里跑一遍就可完成深耕、耙地、起垄等多种功能的自走式粉垄整机——颠覆传统耕作模式的粉垄技术由此诞生。
 
赴多地推广示范粉垄技术,试验改良盐碱地
 
这些年,韦本辉的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行程数万公里,跟着粉垄机对甘蔗、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20多种作物做对比试验。多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粉垄技术能实现多季持续增产,增幅在10%—38%之间,山药、木薯等块根块茎作物最高可增产40%以上。与现有耕作方式相比,粉垄技术每产出100公斤粮食可少用化肥0.35—4.29公斤,减幅达10%—30%。
 
一个新品种能增产5%—10%就是“重大突破”——粉垄技术为何这么牛?“粉垄技术的耕作松土深度为40—50厘米,比传统技术加深了一倍,而且使土壤长时间保持细疏松软状态,使‘土壤四库’扩容翻倍。”韦本辉解释说。此外,韦本辉还在新疆、内蒙古、河南、宁夏等地开展粉垄技术改良盐碱地试验,取得了盐分下降、产量增加的可喜成效。
 
韦本辉发明的粉垄技术不仅受到农民的欢迎,还被袁隆平院士等多位农业专家誉为中国农耕史上的“重大革命”。然而,粉垄技术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加上受研究经费缺乏、农机补贴政策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这项新技术推广得并不理想。韦本辉热切盼望着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助推下,粉垄技术能早日在大江南北大面积铺开,为农民农业造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